多組數據描繪人民美好生活生動畫卷 各領域不負春光“攥指成拳”促發展
央視網消息:陽春三月,春光暖。3月16日的《新聞聯播》報道了中國消費市場、民航運輸、國家級新區建設、重點項目等方面的新進展、新動態,同時結合近期其他領域傳遞的利好消息,彰顯了中國經濟有實力、有底氣、有優勢,更有持續釋放的發展潛力。人勤春來早,各行各業堅定信心、真抓實干,努力把發展潛力轉變為發展實力,中國經濟未來可期。
【打好政策“組合拳” 促進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
我國出臺行動計劃促進國家級新區高質量建設
記者3月16日從國家發展改革委了解到,《促進國家級新區高質量建設行動計劃》近日發布,從增強新區科技和產業競爭力等方面,明確了今后3年集中推進的重點任務。國家級新區目前全國共19個,包括上海浦東、河北雄安新區和天津濱海、重慶兩江、浙江舟山群島等。
北京城市副中心將建設國家綠色發展示范區
記者從國家發展改革委了解到,國家發展改革委、北京市人民政府日前印發《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國家綠色發展示范區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明確聚焦建筑、交通、產業三大關鍵領域,強化能源、生態、文化三大重點支撐,統籌產業結構調整、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
《實施方案》提出系列目標:到2025年,北京城市副中心綠色發展內生動力明顯增強,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和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全國領先水平,本地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0%左右,森林覆蓋率達到34.6%,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78%以上;到2035年,以綠色為底色的現代化北京城市副中心基本建成。
為確保目標實現,《實施方案》從構建智能舒適的綠色建筑示范、建設便捷暢達的綠色交通示范、打造創新驅動的綠色產業示范、建立安全高效的綠色能源示范、構筑清新美麗的綠色生態示范、樹立低碳環保的綠色文化示范、加強組織實施等七方面提出多項具體任務。
此外,為進一步強化目標引領,《實施方案》在示范區綠色生產、綠色生活、生態環境等三個方面設置了2025年綠色產業增加值比重、星級綠色建筑面積比重、細顆粒物年均濃度等18項量化指標,釋放了高質量綠色低碳發展強信號。
民政部公布《地名管理條例實施辦法》
由民政部制定的《地名管理條例實施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日前公布,該《辦法》規定了地名方案的編制內容、組織實施和變更程序,明確地名命名、更名備案應當通過國家地名信息庫提交相關材料并向社會公告,《辦法》將于2024年5月1日起施行。
【外匯市場運行向好 跨境資金流動趨穩】
國家外匯管理局3月15日公布我國跨境資金流動情況。最新數據顯示,2月,我國企業、個人等非銀行部門跨境收支順差121億美元,環比增加66億美元。外匯市場運行穩中向好,跨境資金流動更趨穩定,外匯交易理性有序。
國家外匯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貨物貿易和證券投資項下資金凈流入保持較高規模。在經濟基本面以及政策面、市場面等有利因素支撐下,未來我國外匯市場有望繼續保持平穩運行。
【以舊換新、優化支付環境 中國消費市場釋放巨大潛力】
消費品以舊換新換出市場新機遇
隨著消費升級和生活水平提高,不少人選擇家電家具以舊換新,日益完善的政策體系不僅讓資源得以循環再利用,也激活了新的消費潛力。
最近,家住上海的周輝想把家里不常用的消毒柜更換成洗碗機。在手機上下單預約好時間沒多久,家電銷售人員就上門服務了。舊家電拆走的同時安裝調試好新家電,這讓周輝覺得很是方便。
今年以來,國家加快“換新+回收”物流體系和新模式發展。在北京海淀,居民可以把大件廢舊家具投放到社區附近專門設置的中轉站,之后由政府集中運送到分揀中心,進行后續處理和循環利用。各大電商平臺的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涉及床墊、沙發、智能馬桶等家居以舊換新服務熱度明顯上漲,成為新的消費亮點。
以舊換新政策也給資源循環利用產業帶來發展新機遇。在山東青島這家家電再循環互聯工廠,剛剛投產的兩條智能冰箱拆解生產線正在滿負荷運轉。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工廠通過廢舊家電回收拆解每年可回收的鋼鐵超過2萬噸,能用來再制造約100萬臺小型家電壓縮機。
截至目前,我國冰箱、洗衣機、空調等家電保有量已超過30億臺。每年有1億至1.2億臺廢舊家電被淘汰。2023年,全國廢舊家電回收總量達450萬噸,而據研究測算,每回收1噸廢舊家電,拆解出的再生資源能夠減少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約4.7噸。隨著國家今年新一輪以舊換新政策的啟動,推動汽車、家電等產品的更新換代,預計將釋放萬億元規模的市場空間。隨著家電家具等耐用消費品制造循環利用產供銷、上下游協同聯動、綜合施策,將有更多消費者和全社會從中受益。
中國銀聯將投入30億元優化線下支付受理環境
3月15日,中國銀聯在上海正式發布優化支付服務“錦繡行動2024”,推出多項舉措,推動支付服務盡快取得實質性優化與改善。
此次行動中,中國銀聯將投入30億元用于重點城市、重點場景的受理終端改造等,同時撬動支付行業各方共同投入資源,將覆蓋全國41個重點城市、8大類26個高頻支付場景,通過提供刷卡、掃碼、手機Pay、ATM取現等綜合支付解決方案,推動移動支付、銀行卡、現金等支付方式并行發展、相互補充。當天,中國銀聯還發布29項業務成果,涵蓋境外發卡、電子錢包和境內受理等多個領域。
中國銀聯執行副總裁胡浩中稱:“一方面加大銀行卡的受理環境改造、標識張貼,包括我們人員的培訓和宣傳推廣。同時,我們也聯合產業各方的共同資源,推動支付的便利性和包容性進一步提升。”
【項目建設“春潮涌” 起步發展“勢如虹”】
重慶:渝湘高鐵控制性工程楠竹山隧道貫通
3月16日,全長10794米的渝湘高鐵控制性工程——楠竹山隧道順利貫通。
楠竹山隧道位于南川區楠竹山鎮,隧道穿越金佛山脈喀斯特地質斷裂帶,溶洞群和滑坡體密布,施工難度和安全風險國內罕見。
渝湘高鐵重慶至黔江段是國家規劃“八縱八橫”高鐵網中廈渝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設計時速350公里,建成通車后,將顯著加強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與長江中游城市群、海峽西岸城市群的快捷聯系,實現重慶主城都市區與渝東南武陵山區城鎮群1小時高鐵聯系,對重慶區域協調發展、促進沿線旅游資源轉化為經濟資源具有重要作用。
甬舟鐵路富翅門公鐵兩用大橋正式開工
甬舟鐵路富翅門公鐵兩用大橋3月16日正式開工。全長約76.4公里的甬舟鐵路連接浙江寧波與舟山,預計2028年具備通車條件,屆時,長三角目前唯一不通鐵路的地級市舟山將加入全國鐵路網。
甘肅積石山6.2級地震災后恢復重建項目全面開工
3月15日,甘肅積石山6.2級地震災后恢復重建項目全面開工,包括居民住房、基礎設施、產業振興、防災減災等方面。災后重建項目共374項,計劃總投資174.8億元,2026年將全面完成恢復重建任務。
【總體規模創新高 “流動的中國”活力澎湃動能足】
2月我國民航運輸生產規模創歷史新高
記者從中國民航局了解到,2月,民航完成運輸總周轉量116.4億噸公里,同比增長46.8%,行業運輸總體規模創歷史新高。
2024年民航運輸生產開局良好。數據顯示,2月,國內市場運輸規模同比增長30.5%;國際市場運輸規模同比增長108.6%,首次超過2019年同期水平,增速較1月提高12.1個百分點。
客運方面,全行業完成旅客運輸量6247.8萬人次,同比增長44.6%,日均完成215.4萬人次。其中,國內客運規模同比增長35.5%;國際客運規模同比增長593.4%??瓦\飛機日利用率達到9.8小時,正班客座率達85%,環比提高5.4個百分點。
貨運方面,2月,全行業完成貨郵運輸量54.6萬噸,同比增長20.8%。其中,國內、國際貨運規模同比分別增長20.5%、21.3%。1—2月貨郵運輸量達到歷年開年前兩月最高值。
廣西:首趟硫酸罐式集裝箱班列開出
3月15日,裝載著1200噸硫酸的罐式集裝箱班列從廣西防城港站開出,駛向云南昆明中誼村站,這也是我國首趟硫酸罐式集裝箱班列。鐵路部門首次啟用了最新研發的20英尺35噸硫酸罐式集裝箱,能有效防止硫酸外溢,同時可適配多種運輸方式,減少物流成本,降低運輸風險。此前,防城港硫酸生產企業主要通過汽車運輸硫酸銷往外地。
呼和浩特與烏蘭巴托間國際聯運旅客列車恢復開行
3月15日,隨著4652次列車從呼和浩特站駛出開往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兩地之間的國際聯運旅客列車恢復運行,列車分別于每周一和周五在呼和浩特與烏蘭巴托間雙向對開。
【不誤農時不誤春 春耕備耕正當時】
寧夏平羅:5.4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加緊施工
這幾天,在寧夏石嘴山市平羅縣5.4萬畝高標準農田的施工現場,工人們正開足馬力推進項目建設進度,為接下來小麥、玉米等農作物的種植奠定基礎。
在寧夏平羅縣高標準農田的施工現場,機械轟鳴,目前5.4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已完成70%以上。
平羅縣位于寧夏北部地區的黃河沿岸,因地下水位較淺,土地鹽堿化嚴重,當地以高標準農田建設為突破口,推行“管道輸水+暗管排水”模式來提高耕地質量。
據記者了解,該高標準農田建設將于4月底全部完工。
廣西:春耕備耕正當時 不誤農時不誤春
當前,廣西正在開展水稻生產春耕備耕。各地積極為農業生產提供農資保障、技術指導,確保春耕生產工作順利開展。
這兩天,在廣西平南的一處綠色高效示范基地,伴隨著轟隆隆的機器聲,綠色的秧苗被整齊地排列在稻田里。當地推廣水稻精量直播技術、無人機直播技術,每畝節本增效110元。同時,充分發揮農機大戶、農機合作社等農機服務組織的技術和裝備優勢,有序開展水稻生產春耕備耕。
目前,廣西已有75萬臺農機完成維修、保養,已經培訓機手和修理工3.49萬人次,預計投入春季農業生產農機具數量將超170萬臺。同時,推動春耕生產物資加快進村入店到戶,動員全區農資供銷批發企業做好春耕物資提早儲備。截至目前,廣西春耕已備早稻種子1946.65萬公斤,占總用量的87.68%,春玉米雜交種子859.66萬公斤,占總用量的90.40%。已備氮、磷、鉀肥231.74萬噸、農藥2.05萬噸、農膜1.77萬噸,種子和農用物資儲備均超八成,春耕物資儲備供應充足、價格穩定。
重慶彭水:優良品種助春耕 積極做好農資保障
在重慶彭水,當地積極做好農資保障,從多渠道引進優良品種,并把種子送到家門口,幫助村民增產增收。
在彭水縣鹿鳴鄉英雄村,村民周林璐專門來到村委會領取玉米種,她告訴記者,這是由當地農業部門引進發放的優良品牌,不但品質好、產量高,而且價格還便宜。
據了解,今年,彭水縣農業農村部門根據不同鄉鎮海拔和氣候特點,準備了玉米、水稻“兩雜”良種300多噸。
除了由相關部門引進良種外,不少種植戶也會自行前往相關門店或線上購買農資,那么,如何確保種子的質量以及真偽呢?當地的農技人員也給大家支了招。
此外,為了更好地推進春耕備耕工作,彭水縣還開展了2024年農業綜合行政執法活動,對農資市場、種植基地進行執法檢查以及普法宣傳,確保種植戶能買到優質農資產品,護航春耕生產。
【同心協力為生態文明建設添磚加瓦 保護生物多樣性】
甘肅今年計劃治理超285萬畝沙化土地
進入三月中旬,甘肅大部分地區氣溫陸續升高,河西走廊沿沙漠地區陸續開展壓沙造林,今年全年,甘肅計劃完成沙化土地綜合治理285萬畝以上。
這幾天,甘肅武威市涼州區組織118個單位、6817名干部職工在騰格里沙漠腹地開溝鋪草,開展2024年春季義務壓沙活動。武威市涼州區地處騰格里沙漠西南邊緣,每年春種前、秋收后,當地都會組織黨員干部及志愿者進行義務壓沙。
壓沙志愿者蘭茵茵稱:“生態文明建設,我們每個人都是參與者和行動者,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我們的家園會變得更加宜居、更加美麗?!?/p>
除此以外,當地還探索應用手扶式沙障機,推廣板上發電、板下造林的新模式,迄今為止,已完成光伏治沙7.26萬畝。甘肅省今年計劃造林260萬畝以上,完成沙化土地綜合治理285萬畝以上。
甘肅阿克塞:航拍記錄藏野驢季節性轉場
近日,記者在甘肅省酒泉市阿克塞縣偶遇一群正在轉場的國家一級野生保護動物藏野驢。每年春季,野驢群從哈爾騰平坦地帶向山地轉場。據了解,藏野驢是奇蹄目動物,通常生活在海拔4000米至5500米的高寒荒漠環境中。在我國,藏野驢主要分布在青海、甘肅、新疆、西藏、四川等地。
北京:白尾海雕飛抵平谷 棲息覓食憨態可掬
最近,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白尾海雕陸續飛抵北京市平谷區大型開放水域。這段時間,監測員共觀測到九只白尾海雕。白尾海雕又稱白尾雕、芝麻雕,常棲息于近水而開闊的湖泊、沼澤等地。隨著平谷區近年來對白尾海雕的科學記錄,野生動物保護人員更好地制定了棲息地保護計劃,保障生態環境穩定安全。
西藏聶榮:紅外相機拍攝到雪豹活動畫面
日前,記者從西藏那曲市聶榮縣自然資源局了解到,當地在回收位于三江源國家公園(唐北區域)聶榮縣境內的紅外相機監測數據時,發現了6只雪豹活動的畫面。截至目前,此次調查已記錄到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24種。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