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訪談丨人勤春早 萬象“耕”新
農時不等人,春耕正當時。眼下,春耕春管已經由南向北逐漸展開。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把抓好糧食生產保供作為重點,明確了穩面積、增單產的主攻方向,提出了確保糧食產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的任務目標。而要想把地種好,把春耕管好,為豐收打下基礎,并不是那么容易。最近,記者就來到了幾個產糧大省,了解那里的春耕情況。
眼下河北省小麥正值返青,進入春季管理的關鍵時期。在河北滄州渤海新區黃驊市仙莊片區的麥田里,村民劉玉鎖在農技人員的指導下,正在給返青小麥進行施肥、鎮壓。
劉玉鎖家有25畝地,今年種的還是捷麥19,這是一種耐鹽堿、抗病性強的小麥品種,是專門針對鹽堿地研發的。這種小麥在當地推廣已經五年了,去年畝產量240多公斤。
河北滄州渤海新區黃驊市地處渤海之濱,土壤鹽堿化程度高,全市有耕地143萬畝,其中130.2萬畝是鹽堿地。“春天白茫茫,夏天水汪汪,十年九不收”,這首當地的民謠正是過去鹽堿地的真實寫照。劉玉鎖早些年就在地里隨意撒上種子,靠天收。
2013年,科技部、中國科學院聯合環渤海河北、山東、遼寧、天津4省(市),啟動了“渤海糧倉科技示范工程”,通過咸水結冰灌溉、微咸水灌溉等多水源技術,改良土壤。
眼下,河南的小麥進入拔節期,正是預防小麥紋枯病和紅蜘蛛的關鍵期。
村民劉各彬家的小麥有一部分得了紋枯病,科技特派員正在指導他進行防治。
在去年小麥播種之前,新鄉對耕地全面進行了深耕,同時增施有機肥。這些有機肥來自當地新建的多個“地力加油站”,它將當地農業廢棄物和畜禽糞污集中處理后進行糞肥還田,不僅減少了化肥使用,還改善了土壤結構。
施肥前,種糧大戶還能到智能終端配肥站,免費進行土壤檢測分析,根據檢測結果精準配肥。
除了冬小麥,我國春季田管的另一個主要農作物是冬油菜。2022年,我國開始實施大豆和油料產能提升工程,油菜擴種也成為這幾年一號文件的一個重點內容。
2024年年初的兩場冰凍雨雪給付曉軍的油菜造成了部分凍傷,現在氣溫回升,付曉軍和鄉親們正忙著清溝排漬,降低田間濕度,促進油菜根系恢復生長。
2011年,付曉軍流轉了400畝土地,種植油菜和水稻。剛開始,付曉軍種植技術不過關,油菜產量低,加上油菜品種普通,售價不高;兩年下來,付曉軍沒賺到錢,他干脆放棄了油菜,專心種水稻。
免費提供機械作業和推廣高油酸油菜品種,實際上是當地政府為了鼓勵農戶種植油菜而采取的措施,高油酸油菜品種是當地政府、油脂加工企業聯合華中農業大學開發的新品種。
“訂單種植”讓沙洋縣高油酸品種油菜面積從2018年的2000畝達到現在的22萬畝;而全縣的油菜種植面積從56萬畝擴展到現在的80萬畝。
除了采取措施保證油菜擴產提質之外,沙洋縣還在提升油菜產業鏈上做文章。
今年51歲的劉曉梅是一名職業養蜂人,在此前的二十多年中,她與丈夫隨著蜜蜂走南闖北,追花逐蜜。2020年回鄉探親的時候,家鄉的油菜花開得正艷,劉曉梅動了回鄉養蜂的念頭,親朋好友也勸兩口子穩定下來。
劉曉梅拿出120畝地種上了新品種,沒想到試一試的效果超出預期。
一株小小的油菜,讓劉曉梅有了三份收入:新鮮菜薹、蜜蜂采蜜,最后還可以賣油菜籽。實打實的收益讓劉曉梅更加有信心,隨后兩年又流轉了80畝土地,現在,她家油菜種植面積達到了460畝。
目前,我國春播已由南向北陸續展開。南方地區早稻育秧過三成,北方春小麥開始播種,東北水稻育秧大棚正在清雪扣棚,預計4月上旬開始育秧。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