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山東農機丨農機核心國產化,為鄉村振興提供“動力”支持
編者按:五谷者,萬民之命,國之重寶。在我國全年糧食產量屢創新高的背后,農機企業特別是頭部農機企業功不可沒。山東作為農機大省,農機制造企業2000余家,產值占到全國的1/4,全省產品涵蓋種植業、畜牧業等7大門類3500多個品種,是國內農機裝備生產能力最強、產品體系最全的省份。3月7日起,海報新聞推出“硬核山東農機”系列專題報道,帶你了解山東現代農機的故事。
海報新聞記者 周凌峰 張旭 報道
“山是山,河是河,越野還得拖拉機。” 在廣袤田野間,拖拉機是農戶眼中馳騁阡陌的好幫手。但進入新時代后,你心中的拖拉機還是小時候的那個模樣嗎?那你可OUT了,它的造型很科幻!近日,海報新聞記者走進濰坊魯中拖拉機有限公司,探尋他們的“硬核農機”故事。
在魯中的生產車間內,記者看到從“機器人生產”到農機裝備的無人駕駛,智能制造的身影無處不在。傳統的拖拉機在人們心中宛如一個“鐵疙瘩”,笨重的擋把、搖桿發動早已成為過去,經過動力換擋、無級變速、無人駕駛的層層迭代,現代農機的拖拉機正成為“耕”“種”“管”“收”的農業管理全智能化農機,讓科幻小說中的“躺在家中種田”成為現實。
核心部件自主研發,讓技術掌握在自己手里
“我們通過新購置的等離子數控切割機、焊接機器人、噴涂機器人以及三坐標測量儀等生產設備,效率更高、更精準,提高了農機制造技術水平。” 魯中拖拉機生產園區負責人向記者介紹“機器換人”正為農機生產注入新的動能,目前的生產產能可以達到年產大馬力拖拉機15000臺,配套農機具8000套。
不僅是生產線的提質升級,拖拉機的無人化正讓傳統農業的耕作提速增效。體型龐大的無人機駕駛拖拉機和無級變速拖拉機,僅車輪就到達人的腰部,強壯的肌肉如今有了大腦,作業質量也顯著提升。“這兩款產品打破了國外品牌在該領域的長期壟斷地位,成功掌握了制造無級變速的核心‘卡脖子’技術,填補了國內拖拉機無級變速技術的空白。” 濰坊魯中拖拉機有限公司副總劉風平引以為傲地對記者說,核心技術、核心零部件完全國產化,這才是山東農機的硬核底氣。
與傳統拖拉機生產廠商不同的是,魯中的拖拉機核心零部件都是自主研發、自主創新,將核心技術牢牢抓到自己手中。
無人駕駛拖拉機正在農田作業。
在與中國科學院旗下的中科原動力合作開發的無人駕駛拖拉機前,技術人員向記者介紹到,根據區段不同可以進行無極調速,始終使發動機保持最佳經濟能耗,通過北斗定位設備和5G通信技術,讓田間作業實現厘米級的精準。最讓人驚艷的莫過于它的“大腦”,通過系統數據分析,能夠自主學習操作過程更替經驗,“智慧大腦”讓耕地實現了全晝夜不停歇模式下的無人耕、種、管、收。
深耕拖拉機28年,換來了市場的認可
“我們的產品涵蓋了市面上所有拖拉機機型,包括果園型,TE、TB系列中型拖拉機及200馬力以上的大馬力拖拉機。” 在發貨區,劉風平一邊向記者展示各種產品,一邊介紹每一款的區別。
“這款就是丘陵山地拖拉機,配套不同的機具使用場景就會發生改變。” 劉風平說,搭載一個舉升叉,就變成了一輛越野叉車,再加上一個籃筐,就成了一個移動式采摘平臺。
農機部件生產線。
據了解,成立于1996年的濰坊魯中拖拉機有限公司,擁有30多項國家專利技術,先后榮獲2022年度山東省首臺(套)技術裝備和關鍵核心零部件及生產企業、山東省機械工業科學技術獎一等獎等獎項。“魯中”牌拖拉機也遠銷國內外二十個國家和地區。劉風平說道:“目前,客戶訂單已經排到了第二季度。”
“種糧食掙錢嗎?種糧食肯定是掙錢的。”去年6月,在臨沂市西墻峪村舉辦的央視財經頻道《對話》欄目上,來自高密的“種糧大戶”劉莉道出了糧食增產增收的“秘密”——“因為我們是規模化、機械化、智慧化種糧。”
正如劉莉所言,從低效率的人工勞作到高產出的機械化運作,以“智能化”為核心,農機產品的自動化、信息化,讓科技改變農業生產的農機生產企業,正在解放農民的生產力,為鄉村振興提供“動力”支持。
目前,山東正在制定的《2024-2026年山東省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政策實施指導意見》,將開動新一輪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政策,推進全程全面機械化發展,助力農民增收。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