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源街道:醫養融合新模式 讓家門口養老更“有醫靠”
泰安日報社·中華泰山網訊(記者 劉小東 攝影 隋翔 審核 陳茂榮)“給您看了一下檢查結果,只要平時注意飲食,按時吃藥就好。”3月7日上午,泰山區財源街道后七里社區衛生服務站內,站長馬榮波正和求醫問藥的居民打招呼交流日常,他們很多是家門口的老熟人。
后七里社區地處泰城中心,轄區面積0.9平方公里,小區46個,人口1.6萬余人,60歲以上的老人就有3707人,占比22%。社區內,大部分老人選擇居家養老,對家門口就醫的要求也較為迫切。
面對老齡化的共性課題,后七里社區早在2016年,就建立了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并協調整合衛生醫療、社會組織等服務機構,不斷深化創新,積極開展后七里社區養老服務工作,探索社區居家養老模式。2021年7月份,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高標準升級改造了“幸福食堂”,并充分研究老年人飲食營養情況和注意事項,考慮到老人的飲食特點和習慣,嚴格控制菜品的油鹽量,專門設置老年餐,為行動方便的老人推出了“刷臉支付”以及中心廚房“線上+線下”個性化點餐服務,讓老年人體驗到“刷臉吃飯”的實惠,截至目前已經為社區216位老人辦理了幸??ǎ刻熘?0余份,送餐上門30余份。
為居家養老提供便利的同時,更要保證家門口就醫便捷,實現居家養老、醫養結合。后七里社區依托社區黨委成立了醫養結合聯合體,主要包括轄區內社區衛生站、18個個體診所、7個藥店、3家醫院、2個養老機構以及轄區周邊的3個醫藥及醫療器械產業鏈單位,各成員單位根據實際分別列出資源清單、力量清單、活動清單,找準老年人需求與成員單位資源利益結合點,建立5項機制,保障常態長效。
社區衛生站作為社區醫養融合的主體單位,今年以來,在做好義診和上門診療服務的同時,升級服務卡,將原先發放的小卡片式升級為A4紙大小的硬卡片,讓居民可以懸掛在家中,有需要時可以及時撥打電話。“服務卡上有我的手機號,24小時在線,卡片背面還有65歲以上老年人個性化家庭簽約服務內容的介紹,讓居民一看就能明白在社區里能享受到哪些醫療服務。”馬榮波說。
“年齡大了,雖然養老機構也不孬,但還是喜歡待在自己家里,而且我們老年人不愿意去醫院排隊,有什么不舒服都是先來衛生站,出門走幾步路就到了。大的服務卡掛在屋里,很好找,在家里不得勁了給他們打電話,他們也很快就來家里給看病。”70多歲的后七里社區居民陳玉桐說。
社區衛生站在為居民提供基礎醫療服務的同時,不斷拓展服務,打通了與財源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遠程診療系統,實現醫療資源共享。其中,居民在社區衛生站抽血后,由醫務人員將血樣送至衛生服務中心,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專業設備進行檢測,然后將檢測結果上傳至醫院管理系統,社區衛生站通過遠程診療系統就可以查看檢測結果從而為居民進行診治。
醫療資源共享為社區醫養結合提供了支持和保障。財源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副主任、副主任醫師蘇文文說:“像是磁共振等一些大型設備中心不具備,但是我們和山一大二附院是醫共體,建立了區域醫療信息平臺,社區居民有需要,可以在社區衛生站開具CT、磁共振等單據,根據單據上的預約時間去醫院檢查,不用再專門去醫院掛號排隊,省去了不少時間??梢哉f是基層一級醫院的收費標準就可以享受到三級醫院的服務,打通了對上的綠色通道”。
蘇文文告訴記者,居民到上級醫院檢查后,根據檢查結果,社區衛生站能治療的就在社區治療,山一大二附院的專家還可以從遠程診療系統上查看檢查結果為居民進行遠程診療判斷。“這種形式,對我們基層醫療機構來說,省去了購買大型設備的投入,對社區居民來說,節省了時間更節省了看病的花費?!碧K文文說。
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可以有效提升居民的健康水平,緩解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為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泰山區財源街道還高標準建立了“全專結合”的三級(山一大二附院+街道衛生服務中心+社區衛生服務站)家庭醫生服務團隊的慢病管理運行機制,將慢性病患者進行紅黃綠分標,家庭醫生服務團隊按照各級醫師分工進行精細化管理。
“我住的樓上就有好幾個老人因為失能半失能等原因下不了樓,經??吹叫l生站的醫生上門為他們診療,還有幾次幫他們預約了大醫院檢查。這個服務對我們老年人來說,太貼心了?!本用耜愑裢┱f。
嫁接優勢資源,讓居民居家養老“有醫靠”。財源街道將持續推動醫養結合新模式進社區,探索“有溫度、無邊界”的“家門口”養老醫療服務,提高生活質量,共赴幸福生活。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