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熱評丨“校企互聘”式的雙向奔赴不妨多一些
企業家進高校當導師,答疑解惑育人;專家入企業當副總,破解產業難題。近日,泰山區首批4名“科技副總”接過聘書,正式上任。同時,山東健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王誠等5名優秀企業家被聘為山東農業大學的創新創業導師。
“雙向奔赴”式的掛職,正是我市深入推進校城融合的一個縮影,也是產學研結合大潮的生動詮釋。
對于老師、專家而言,擔任“科技副總”是一次非常重要的機會,可幫助他們走出實驗室,了解行業產業需求,實現科研面向國民經濟轉化。而只有真正了解行業產業,才能培養出適應行業產業需求的人才,從研究的角度來看,能幫助老師、專家開闊眼界,更多站在生產端、需求端考慮問題,找準研究方向,以滿足市場現實的需求。
對于高校而言,無論是擔任“科技副總”的老師還是進課堂授課的企業家,都是連接高校與企業、融合高校與地方發展的橋梁,不僅幫助高校對接更多的企業資源,讓研究成果盡快就地轉化為可操作項目、可視化產品,還能充分激發高校創新活力和創造潛能。同時,這不僅讓學生可以在課堂直面企業家“導師”,接收“第一手”的就業創業相關知識和經驗,也間接讓他們有更多的實習機遇,提供更多畢業后的就業選擇。
對于企業而言,它們不僅為科研人員提供了施展才華的大舞臺,也迎來發展的機遇。發展要快馬加鞭,更需找準方向,產業轉型升級是高質量發展的方向,而產學研結合正是其中一條有效路徑。近年來,我市深入推進新型工業化強市建設,推動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而科技和人才是企業轉型升級的核心資源。比如,在校城融合工作推進中,山東農業大學與山東寶來利來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的“水禽黏膜免疫益生菌復合制劑”項目,山東科技大學與山東龍輝起重機械有限公司合作的“生活垃圾處理智能起重機”項目等,均被列入市科技創新重大專項項目。
城市活力決定著城市可持續發展性,其核心就在于人,尤其是代表著存續性動力的青年。只有深化校城融合、產教融合,支持駐泰高校培養更多適配企業需要的數字科技應用人才,鼓勵各職業院校與企業開展聯合辦學、訂單培養,才能讓各類人才留得下、能安心、發展得好。各有關部門要認真履職盡責,不論是高校提出的困難,還是企業反映的問題,都要提供“店小二”服務,推動校地融合發展走深走實,在這場雙向奔赴中,實現產、學、研三方共贏。
評論員: 鄭世偉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