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名人與泰山丨辛棄疾與泰山的深厚淵源
公元1101年,女真族日益強大,金政權在滅遼后便把北宋當作下一個目標。靖康元年,也就是公元1126年,金軍連破北宋27州,黃河北岸皆淪陷,兵鋒直指宋都汴梁。次年2月,金軍廢宋徽宗、宋欽宗,北宋滅亡。趙家小朝廷偏安江南,建立南宋。金王朝又揮師南下,一路燒殺擄掠,無比殘暴,激起了人民的強烈憤慨與反抗。此時,我們的主人公,與泰山有著極深淵源的南宋著名愛國將領辛棄疾出現了。
從小樹立報國志向
辛棄疾生于公元1140年,字幼安,號稼軒,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今濟南市歷城區)人。他出生的時候,家鄉已經淪陷,父親又早亡,因此自幼跟著祖父辛贊長大。祖父因家中人口多,無法隨高宗南遷,但心中卻始終想著宋朝,常常給辛棄疾講北宋當年的繁華和一朝滅亡的慘痛教訓。辛棄疾12歲那年,辛贊帶著他登上了泰山。在泰山之巔,辛贊望著破碎的家國,黯然神傷,對辛棄疾說:“泰山蒙恥了!當年,堯舜禹在這里柴祭上天,天下太平,那是多么好的歲月;又有秦始皇、漢武帝、宋玄宗、宋真宗泰山封禪,是何等的豪邁。現在,泰山陷于敵國之手,我輩復有何面目見先人呀?”辛贊一一給辛棄疾指點了泰山上的古跡,尤其是宋真宗的封禪刻石。辛贊最后對辛棄疾說:“你要立大志,長大了要光復祖國。”辛棄疾使勁地點著頭,他記住了祖父的話,更記住了泰山。
辛贊沒能盼到南宋恢復中原就去世了,辛棄疾決心繼承祖父的遺志。這一年,完顏亮發動南侵,22歲的辛棄疾眼看機會到來,就組織了一支2000多人的起義隊伍。只見他身高七尺,面色白皙,頭戴銅盔,身披鐵甲,腳蹬一雙鹿皮靴,腰挎鋼刀,騎著一匹棗紅馬,身后跟著的兵士有的騎馬、有的步行,皆是些強壯漢子。
辛棄疾對部下說:“為了勝利,咱們一定要和朝廷取得聯系,南北呼應,增強力量。再說,萬一這里待不住了,也可把人馬拉到南邊去,加入朝廷的軍隊,從長計議抗金大計。”
公元1162年,辛棄疾帶著幾個隨從到了南宋首都建康。宋高宗聽說山東義軍派人來歸附,龍顏大悅,當天就在行宮里召見了他們。辛棄疾上朝,見到了天子,從容不迫地奏報了北方義軍的抗金情形。宋高宗聽后,非常高興,封了辛棄疾官職,要他們回山東繼續斗爭,隨時等候著他們的到來。
不料,辛棄疾返回山東途中卻得到了一個全然意想不到的消息:義軍中一個叫張安國的頭領叛變投奔金軍了,金朝把這個叛徒封為濟州的州官。義軍不甘心跟著張安國投降,大多數散伙走了。辛棄疾聽到這個消息,氣憤至極,他決心除掉叛賊,便帶了50名勇士跨上飛馬,直奔濟州。張安國點了守城衛隊300人出城抵擋。辛棄疾也不說話,縱馬揮刀沖進了人群,只見他左沖右突,毫不膽怯,俘虜了張國安。辛棄疾當場向兵士們喊話:“朝廷的大軍馬上就要來了,愿意抗金的到我們隊伍里來吧!”這些兵士本來就恨金兵,聽到辛棄疾的號召,有很多人愿意跟他們走。辛棄疾立刻帶著義軍,押著叛徒直奔南方。
愛國之心永不磨滅
辛棄疾來到南方后,宋孝宗趙慎接替皇位,年號“隆興”。趙慎剛登基時,立志光復中原,收復河山,并令老將張浚北伐中原。但是,幾次敗仗打下來,他再也沒有了膽子,與金國簽訂了“隆興和議”,不再提光復之事。
而辛棄疾也只是被任命了一個參議官的小職位,但他的心愿是抗金,因此不顧自己職位的低微,憑著自己對金朝的了解寫下了志在收中原的《御戎十論》,向南宋政府詳細地陳述了宋、金形勢,要求備戰抗金收復失地。可惜,他的建議沒有被采納。
42歲那年,辛棄疾受朝廷官僚的打擊被迫退休了,從此便開始了辭章創作。徒有大志的辛棄疾,本可以成為一位大有作為的名將甚至名相,然而生不逢時啊。他說過“有心雄泰華,無意巧玲瓏”,意思是他的志向曾像雄偉的泰山一樣高遠,并無心于玲瓏的詩詞,可是南宋的茍安政策卻偏將他扭變成了一位“詞人”,這真是一種莫大的悲哀。但是即使如此,辛棄疾仍然不忘自己對于國家和民族應盡的責任,他發出這樣的豪言壯語:“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這種以天下事為己任的英雄氣概足以輝映千秋。到了晚年,辛棄疾雖已白發蒼蒼,狀態也時而變得頹唐,可是卻依舊企盼著能夠請纓殺敵。詞作中記錄了他至死不移的強烈心聲:“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在辛棄疾的身上,體現著屈原般的愛國憂民的情愫,還有著李廣一樣的豪俊之氣。而所有這一些,又都凝聚成一股強大的精神力量,他曾說“男兒到死心如鐵”,真是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啊。
如今,泰山天地廣場的石欄板上就鐫刻著他的《水調歌頭·鞏采若壽》的詞句。鞏采若的祖籍大概也在泰山一帶,辛棄疾以泰山作比喻,鼓勵他動員朝廷收復京都汴梁,從而能回到自己的家鄉泰山。詞是這樣寫的:
泰岳倚空碧,汶水卷云寒。萃茲山水奇秀,列宿下人寰……會看沙堤歸去,應使神京再復,款曲問家山……
他不僅描述了泰山風光的美,還將其稱作“家山”,那滿腔的愛國之情呼之欲出。辛棄疾的一生都在大呼著“殺賊復國”,雖然沒有成功,但他的詞章足以向世人昭示他那一顆不忘泰山和祖國的拳拳赤子之心。
【泰安日報社·最泰安記者 李巖 審核 陳茂榮】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