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界丨泰山傳拓進校園 文化傳承潤心田
? ? ?
? ? ? ?泰安日報社·中華泰山網訊(記者 劉小東 陳陽 趙文文 審核 聶艷艷)“第一步是上紙,拿起毛刷,輕輕拍打,目的就是拓實。然后將瓶裝朱砂紅拓墨搖勻后倒入色盤中,用拓包蘸少許拓墨進行均勻打包,打包的時候要遠離石刻碑面,以防濺污石刻。”2月28日,新學期伊始,泰山大汶口文化研究院院長吳秀新到岱岳區祝陽鎮中心小學傳拓館,教授學生學習泰山傳拓技藝。
鏤于金石,傳之永久。傳拓又稱捶拓,被視為雕版印刷的雛形,據歷史記載,傳拓最早始于南北朝時期,至唐、宋時傳拓已經成為貴族士大夫廣泛采用的石印傳承藝術。
一通碑碣、一處摩崖石刻或一尊銅鼎、石鼎,用一張宣紙、一副拓包、一把拓刷及一點黑墨、朱墨或彩墨,通過反復拓印,把碑碣、摩崖石刻或鼎文拓印下來,這是中國古代復制和保存文獻資料的一門傳統藝術。傳拓是記錄悠久歷史和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之一,時至今日,盡管攝影、印刷術在不斷發展,但傳拓藝術仍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吳秀新在教學中,介紹了傳拓的起源、傳拓技法的重要歷史作用、傳拓的類別等相關知識。
清洗、上色、打包、揭拓……在吳秀新的指導下,參與學習的學生陸續拓印出了五岳真形圖中的泰山真形圖和“立志”字樣拓片。“我學習傳拓半年了,已經親手拓印了五六幅作品,這次拓的‘立志’拓片寓意非常好,準備帶回家放到書桌上,時刻激勵自己,好好學習,立志成才。”祝陽鎮中心小學五年級一班學生王瀛博說。
傳承歷史,拓向未來。由國家知識產權局批準的泰安市岱岳區祝陽鎮“傳拓之鄉”是祝陽鎮響亮的文旅品牌,祝陽鎮中心小學傳拓館作為“傳拓之鄉”的示范基地之一,為學校指向實踐育人的課程綜合改革與探索,增加了新的實踐項目。“我們學校建立傳拓館,目的就是為了傳承中華文化,讓同學們在潛移默化中接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感受傳拓所帶來的樂趣,讓優秀傳統文化在校園內播種、生根、發芽。”岱岳區祝陽鎮中心小學黨支部書記、校長趙山軍介紹,將泰山傳拓技藝引入校園,可以讓學生在體驗傳拓技藝的過程中,保護傳承傳統文化。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