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春來早,科技助農忙
泰安日報社·中華泰山網訊(記者 楊麗寧 審核 陳茂榮)春天的泰安,一片生機勃勃,孕育著新的希望。
春節過后不久,山東農業大學的幾名師生便來到位于岱岳區祝陽鎮大路官莊村的泰安市永樂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一個個現代化大棚映入眼簾。在向忙碌的公司員工送上新春問候之后,大家便迫不及待地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參觀食用菌生產現場。
“公司利用秸稈和畜禽糞便發酵制作培養基,用于生產雙孢菇、赤松茸、羊肚菌等食用菌,菌渣再用于生產有機肥,形成了循環農業生產模式。”公司經理錢先生向山東農大的師生介紹,目前公司已有80個食用菌大棚,年收入3000多萬元,在實現企業發展、員工增收的同時,也帶動了周邊鄉村發展。“農業產業的現實與我們的想象有許多不一樣,只有來到一線,才能學到書本上沒有的知識。”山東農大大一學生時一迅說。
這個寒假,山東農大師生組成假期調研、科技助農隊伍,奔波在泰山腳下,走村串鄉,進果園、進大棚、進企業,調查了解農業產業發展、農戶生產需求,為產業發展農民增收支招。“農業大學的根在‘三農’一線,真正的學問在鄉村振興一線,奮斗的未來在田間地頭,必須創造機會讓學生到希望的田野歷練,在鄉土中國施展才華。”學校相關負責人說。
調研過程中,山東農大的師生也積極結合自身所學專業知識、技術,為農業生產“支招”。在岱岳區角嶼鎮興隆村的泰山興隆農場,師生們走進果園,查看蘋果和桃樹長勢及管理情況。學校資環學院副教授時連輝指著樹下的微噴說:“現在單管已經滿足不了當前果樹的需要了,我建議盡快完善成雙管模式,同時還可以充分利用農村秸稈和畜禽糞便資源發酵自制有機肥,既可以降低成本,還能提高果品品質,進一步提升收益。”
農場負責人趙祥雨則拉著時連輝的手連連感謝:“多虧了咱山農的老師和學生給我們提供幫助,時老師不僅給我們指導技術,還帶我們到外地參觀學習,開闊了眼界。現在我們農場種植果樹100多畝,引進新品種,采取生態種植技術,每個蘋果能賣到10元的好價錢,收入不斷增加。”
現代農業必然要走機械化、智能化道路,在位于泰安市岱岳區祝陽鎮的泰峰農牧機械廠調研時,山東農大的師生感受到了泰安現代農業及高新技術的快速發展。“我們先后研制開發了系列電動直聯多功能粉碎機、系列鍘草粉碎機等多項專利產品,近年來又生產了有機肥混勻發酵及加工設備。在山農機電學院老師們的全面技術支撐下,時老師的有機肥加工技術、姜淑珍老師的生姜秸稈飼料轉化技術等在我們廠里也都已經轉化成了新產品,應用前景廣闊。”機械廠相關負責人說。
調研中,師生們還來到了肥城市老城鎮河口村,這是山東農大畢業生王琳璇掛職幫扶的村莊。近三年來,河口村以提升黨支部組織力為引領,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形成了以組織振興引領產業振興,以產業振興帶動鄉村振興的良好局面。合作社發展設施農業,形成葡萄、草莓、地瓜、小米等特色種植產業,與康王河連體打造休閑旅游文化產業區,實現了集體增收、群眾致富的雙贏。“河口村面貌的變化,與上級政府的支持、琳璇等掛職干部的幫扶和農大師生的技術支持是分不開的。基地里有山農園藝學院彭福田、李玲、杜遠鵬等專家教授的試驗示范田,我們的設施農業發展,凝結著他們的心血。”村黨支部書記吳業松說。
作為此次調研服務活動的組織者,山東農業大學學生會主席團成員高之琳表示,農業產業發展是鄉村振興的基礎,農業產業發展內涵豐富、領域廣闊。作為當代農業院校的大學生,他們會在學好專業的同時,深調研、多實踐,拓展視野、增長才干,也希望通過假期調研和科技助農服務,在調研中學習,在服務中成長,成為堪當時代重任的新農人。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