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尋“龍”丨白釉紅彩云龍紋瓷賁巴壺:仿自藏族金屬器皿的瓷器
瓷器是中國呈現給世界的精美名片,清朝的瓷器,也因為時間原因,保存得最多、最完整,其中以“清三代”(康熙、雍正、乾隆)最負盛名。在泰安市博物館,就有一件清乾隆年間御賜岱廟的瓷器——白釉紅彩云龍紋瓷賁巴壺。
白釉紅彩云龍紋瓷賁巴壺高19.8厘米、口徑7.5厘米、腹徑10.5厘米、底徑9.8厘米,壺口外形似洗,內呈漏斗形,頸為葫蘆狀,鼓腹,高足外撇,曲柄式流飾以龍口吞流狀。該賁巴壺口、頸、底足及流皆繪蝙蝠及祥云紋,腹部飾二龍戲珠紋,底有“大清乾隆年制”篆書礬紅款。
賁巴壺,是館藏中的泰山祭器,器型源自藏族的金屬器皿,為壺的一種式樣。“賁巴”為藏語音譯,梵音原作“軍持”,即藏語“瓶”的意思。賁巴壺有流嘴、但無執柄,使用時,需手握壺頸,若賁巴壺省去流嘴,便稱賁巴瓶,佛教徒用于盛水,或者插草其中作為禮佛陳設,因此稱藏草瓶,也稱藏草壺。
瓷器仿制早自元代就已開始,賁巴壺是將西藏地區傳統造型與宮廷御瓷完美結合的器物,更是漢藏文化融合的歷史見證。其秀美的造型、精細的繪工、協調的色彩與精美的紋飾渾然一體,體現出西藏地區傳統造型與內地悠久的陶瓷燒造工藝高度完美地融合。市博物館館藏的賁巴壺,還有清乾隆綠釉泥金凸云龍紋瓷賁巴壺、清乾隆粉紅釉粉彩纏枝蓮八寶紋瓷賁巴壺、清嘉慶白釉粉彩纏枝蓮八寶紋瓷賁巴壺。
據了解,泰山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拔地通天的獨特山勢,成為帝王與上天對話的地方。從部落酋長的巡狩、柴望到歷代帝王的封禪、祭祀,祭泰山以告天地,是幾千年來一成不變的大禮。作為國家大典的泰山祭祀,也就在泰山遺留下眾多的祭祀神靈的祭品、禮器,被統稱為“泰山祭器”。
【泰安日報社·最泰安記者 劉小東 陳陽 審核 聶艷艷】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