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洪濤:胸懷“國之大者” 堅持系統治理 全力夯實農業農村和水利發展基礎
楊洪濤調研農業農村工作和重點水利工程建設時強調
胸懷“國之大者” 堅持系統治理
夯實農業農村和水利發展基礎
泰安日報社·中華泰山網訊(記者 張隆德 審核 聶艷艷)23日上午,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楊洪濤到泰山區和肥城市調研農業農村工作和重點水利工程建設。他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重要論述,運用“千萬工程”蘊含的發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進機制,把鄉村全面振興作為“三農”工作總抓手,突出重點、真抓實干、久久為功,全力推動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楊洪濤首先來到泰安農高區,詳細了解農高區各項產業發展情況,現場調度泰山區現代食品新型工業產業園項目建設,并在泰山花樣年華“農業+研學”基地查看研學體驗館運行情況,聽取有關工作匯報。楊洪濤指出,農高區要進一步發揮平臺作用,突出區域優勢、產業優勢、政策優勢,持續增強吸引力,強化金融賦能,鑄造更高水平創新資源聚合、輻射引領高效的平臺,培育更多特色產業集群,引領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共同發展,推動各產業集群齊頭并進、高質量發展,聚力打造農業科技孵化器和農業產業加速器。要把項目建設作為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支撐點、融入雙循環格局的突破點,以務實的作風、高效的服務,打造特色鮮明、輻射力大、帶動性強的產業新高地。要繼續探索農業、旅游、體育、研學等為一體的多元化特色體系,帶動創造性新興消費迅速起勢破局,助力產城融合發展。
在雙北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楊洪濤走進田間地頭,查看小麥苗情長勢、春季田管和病蟲害防治工作,詳細了解“減壟增地指揮田”和國家數字農業創新應用基地項目建設情況,聽取肥城市春季農業生產工作匯報。他強調,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要嚴格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堅守耕地保護紅線,堅持穩面積、增單產兩手發力,繼續推廣“減壟增地”高效種植模式,因地因苗科學落實田管措施,加強氣象為農服務,做好災害性天氣防范和病蟲害防控等應對準備。要加快推進農業智慧化建設,助力農田智能化管理決策、精確化農田作業,推動現代農業向數字化、智慧化發展。要充分發揮農業院校學科優勢,強化對接溝通交流,打造產學研用鏈條,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大種業關鍵技術和重點品種研發力度,加快優良品種推廣應用,不斷提高農業生產能力和現代化水平。
連日來,寒潮影響頻繁,給農副產品供應帶來了嚴峻考驗。楊洪濤來到濟河堂村,調研農業穩產保供情況,進入蔬菜大棚查看生產和應對災害性天氣措施情況。他指出,全市各級各有關部門要以強烈的政治責任感抓好重要農副產品供應,樹立大農業觀、大食物觀,加快構建多元化的食物供給體系,進一步加強市場監測、調度和分析,及時發布信息預警,引導生產主體合理安排生產,搞好產銷銜接,促進產品均衡上市,努力保障好城鄉居民的“菜籃子”“果盤子”。要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加強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治理,不斷增強服務“三農”能力,切實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
在大汶河磚舍壩攔河閘,楊洪濤詳細了解今年重點水利工程、大汶河系統治理工程和全市水資源優化配置重點工程布置情況,聽取磚舍壩攔河閘、汶陽田灌區建設等有關情況匯報。他強調,大汶河是黃河下游最大支流,是泰安市的“母親河”,推進實施大汶河系統治理,建好磚舍壩攔河閘,事關泰安百姓福祉、事關黃河下游長久安瀾。必須堅持系統治理,提升河道行洪能力,優化配置水資源,創新水域岸線管護模式,恢復河湖良好連通性,改善河道有水狀態,修復受損的河湖生態系統,讓大汶河永葆生機活力,實現人水和諧共生。要把項目建設與文旅有機融合,積極借鑒外地先進模式,在有效解決生態用水、灌溉用水等需求的同時,打造景觀河道,涵養地下水源,形成水清岸綠的生態景觀系統,逐步提升河湖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市領導張穎、馬保文,有關縣市區和市直有關部門主要負責同志參加活動。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