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尋“龍”丨畫琺瑯饕餮紋銅香爐 畫工精致的仿商代方鼎
泰安日報社·中華泰山網訊(記者 劉小東 陳陽 審核 陳茂榮)鼎式香爐也叫做香爐鼎,是古代一直沿用至今的一種禮器,燃以檀香和松枝,能辟邪,又求吉祥,象征帝王權力。在泰安市博物館館藏文物中,就有一清乾隆御賜岱廟的畫琺瑯饕餮紋銅香爐。
有蓋為鼎,無蓋為爐。香爐鼎多為圓腹三足,也有方腹四足的,鼎口處有兩耳。畫琺瑯饕餮紋銅香爐為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御賜岱廟,香爐高43厘米、口徑長30厘米、寬21厘米,為仿商代方鼎造型,由蓋、雙耳、器身、足四部分組成。雙耳、足與器身由螺絲組合可拆裝。蓋四面及四角飾以饕餮紋,蓋上半部鏤空飾夔龍紋,蓋鈕置于仰覆蓮花座上,飾四朵纏枝蓮花紋。器身內施天藍釉,外飾畫琺瑯饕餮紋。足黃地,褐彩夔龍狀。香爐底有“大清乾隆年制”篆書藍款。
畫琺瑯饕餮紋銅香爐上的饕餮紋和夔龍紋都是龍紋的一種。其中,夔龍紋是傳統裝飾紋樣,常見于古鐘鼎器物上。饕餮紋,是青銅器上常見的花紋之一,商代時期的各類鼎上,均有饕餮紋飾樣,通常以鼻梁為中線,兩側作對稱排列,成獸面形象,大眼、有鼻、雙角,通常沒有下唇。這種夸張的動物紋飾配上堅實、穩定的器物造型,往往呈現給人以一種權威的神秘氣氛和力量,表達了王權的神秘威嚴和對政治權力、地位與財富的占有,讓人望而生畏。
據了解,畫琺瑯為琺瑯器品種之一,一般特指銅胎畫琺瑯,又稱“洋瓷”。畫琺瑯以金屬銅做器骨(胎),用五顏六色的瓷粉(琺瑯釉)經燒制而成。乾隆時期的畫琺瑯器型變化很多,包括仿古青銅器、仿康雍二朝的器皿等,這些器物制造十分精致,圖案嚴謹工整,畫工精美細致,釉色溫潤細膩,具有濃厚的皇家氣息。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