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民俗與傳說丨泰山“麗區”的老君堂與王母池
泰山之麓,由一條環山路連接起的帶狀區域被稱作泰山的“麗區”。這里有老君堂、王母池、普照寺、辛亥革命烈士祠、五賢祠、三陽觀、馮玉祥墓以及天地廣場等景點,這些景點都充滿了故事。
△老君堂風光。 通訊員 張芹 攝
老君堂里供奉著道教主神太上老君,太上老君是春秋時老子神化的形象。老子姓李,名李耳,又名李聃,楚國人。相傳他出生于東昆侖山,東昆侖山就是今天東平的昆山,又被稱為菡萏山。明代進士許用中所撰的《重修昆侖東山月巖寺碑》中有“芙蓉虙相坤維,面其祝肜菡萏,秘儀天柱”的句子,說東昆侖山猶如一根不為人知的通天之柱。相傳,老子在此地降生后,有九條龍吸水,噴吐出來沐浴其身,然后匯入瑤池,老子經神水一洗,立即就會行走,走九步生出九朵蓮花。蓮花又叫菡萏,碑文中用以代指東昆侖山。唐代時,老君堂熱鬧了起來。唐王朝為抬高自家身份,就借了太上老君姓李的名分,宣稱自己是老子李聃的后代,到處建廟供奉老子神像,泰山老君堂便是其中規模較大的一座,每年朝廷都派道士前來建醮做法事,共延續了137年。
王母祠在老君堂東,因祠內有泉,一般人們把它叫作王母池。古書記載,此廟最早叫“觀岱岳”,為黃帝所建。當年,黃帝還派來七個仙女,皆云冠羽衣,修奉香火,以迎西王母……這位西王母有時還以“泰山玉女”的名義出現,到了三國時期,其名稱才固定下來,曹植曾留下“東過王母廬,俯觀五岳間”的詩句,足見王母池歷史的悠久。
△王母池風景。 通訊員 張濮麗 攝
王母池內供奉著王母娘娘,她是上古神話中至高無上的女神。傳說,黃帝與蚩尤大戰,黃帝九戰而不勝,便來到泰山求神靈幫助,于是西王母就派了她的弟子九天玄女下凡,贈予黃帝戰書,黃帝得以取勝。而九天玄女據說就是后來的碧霞元君。
王母池后院高臺上有七真殿,里面曾有明代呂洞賓、鐵拐李、何仙姑以及呂洞賓的4個弟子焦成廣、苗慶等的塑像。唐代,呂洞賓經常在泰山活動,相傳當時泰安有焦成廣、苗慶等人在梳洗河畔修煉,供奉呂洞賓像,每日進香不輟,并不斷為百姓做好事,他們在歉收的年景向百姓施舍糧米,捐錢修建了濟世橋(八仙橋),但是苦于修仙不成,心中十分苦惱。一天,呂洞賓顯靈,對他們說:“修仙并非十年二十年之功,但念爾等虔誠,收你們為徒,待功德圓滿后引入仙籍?!睅讉€人大喜,磕頭謝恩。這就是“七真”的來歷。
李健吾在《雨中登泰山》中曾盛贊該塑像:“實在是少見的傳神之作。一般廟宇的塑像,往往不是平板,就是怪誕,造型偶爾美的人,又不像中國人,跟不上這位老人這樣逼真、親切。無名的雕塑家對年齡和面貌的差異有很深的認識,形象才會這樣栩栩如生。”但可惜的是,如今看到的是重塑的。
【泰安日報社·最泰安記者 李巖 審核 聶艷艷】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