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尋“龍”丨高約7厘米的西周龍鳳冠人形玉佩
玉在中國的文明史上有著特殊的地位,古人的很多生活器具都是由玉雕成的,能常戴在身上的唯有玉佩。在泰安市博物館館藏文物中,就有一件玉佩,為西周龍鳳冠人形玉佩。
西周龍鳳冠人形玉佩為國家一級文物,高7.05厘米、寬3.7厘米,厚0.4厘米。玉佩呈扁平弧形片狀,兩面紋飾相同,為線刻鏤雕正面立姿人物造型。以陰線刻畫出人物的冠、眼、鼻、嘴、胸及衣飾。人物為女性,頭飾龍鳳合體冠,冠頂有一圓孔以便佩戴。人物身著長袖衣,袖口上卷,束腰,長裙外展呈三角形,雙臂下垂,雙足外撇。此玉人比例勻稱,雕刻刀法簡練,展示出古人服飾的簡貌。玉為青玉呈黃色,打磨光滑,部分因受沁蝕呈雞骨白色。此玉佩于1960年出土于泰安龍門口水庫。
龍門口水庫,距泰安市城區(qū)45華里,南北兩面靠山,中間約有五里寬的丘陵,康王河?xùn)|西貫穿其中1960年3月,道朗人民公社龍門口水庫修建工程破土動工,10月,文物工作人員得知有文物出土的信息,立即趕往龍門口水庫施工現(xiàn)場。出土文物主要發(fā)現(xiàn)于康王河北高坡地上,面積約600平方米。工作人員根據(jù)出土器物和遺址殘存現(xiàn)狀,初步推斷此處為商周時期居住遺址和墓葬群。經(jīng)過工作人員搜集清理,共發(fā)現(xiàn)青銅、陶、石、骨、玉質(zhì)類器物53件,“人形玉佩”便在其中。
據(jù)了解,周代是我國古代用玉制度初步完善和發(fā)展的時期,在繼承商代傳統(tǒng)的基礎(chǔ)上,風(fēng)格卻發(fā)生了變化,更傾向于寫實。這件“人形玉佩”,小巧玲瓏,頂部鉆有一圓孔,可系繩佩帶,表明玉佩為生活裝飾之用。人物頭飾龍鳳冠,身著連衣長裙,腰佩有象征權(quán)力的韋韘,顯然是貴族社會的婦女形象,據(jù)此推斷擁有此玉佩者,應(yīng)具有一定的社會地位。
【泰安日報社·最泰安記者劉小東攝影 陳陽審核 晁彤彤】
?
?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tuán)22樓 聯(lián)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