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圖丨我和龍年有個約會
厚載門:岱廟北門
? ? ? ?龍年,滿載著祝福在爆竹聲中如期而至。看,到處掛起紅燈籠,門窗上貼滿的春聯(lián)、福字、剪紙花花。街頭擺放的龍燈。聽,鞭炮聲響成一片,禮花炸響,升起一團團火焰,在空中散成五彩的花朵,把一大片一大片的積雪照射得晶瑩剔透,熠熠生輝。賞景的人真多,熙熙攘攘,個個喜氣洋洋。
岱廟里一個殿門。
“與圣同明”殿門前紅燈籠。
偏殿前紅燈籠。
岱廟里長靑藤架下美女賞燈。
大殿前祈福的香火。
岱廟正陽門外“資生魯潤”殿前供著“泰山老母碧霞元君之印”的巨大印璽。
岱廟“正陽門”高掛紅燈籠,前面是高大古樸精致的“岱廟坊”。
岱廟正陽門前架起了“迎春祈福”牌坊。
紅門路路口。
登山中路沿路掛起了紅燈籠。
天平湖游客中心里的紅燈籠。
春節(jié)是我國一年中最隆重的節(jié)日,它起源于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活動。自漢武帝改用農(nóng)歷后,以二十四節(jié)氣中立春為春節(jié)。辛亥革命以后,改為農(nóng)歷正月初一為“春節(jié)”。
有錢沒錢,回家過年,這是億萬炎黃子孫的心愿,也是打在每個中國人身上的烙印。每當春節(jié)臨近,春運便在神州大地上吹響了巨大的集結號,讓工作在天南海北的人們,一顆顆思鄉(xiāng)念親的心都激動著,快樂著。什么都擋不住回家的腳步,迫不急待地往家里趕,投入親人的懷抱,回到身心可以安放的地方。
匆匆趕回家過年的打工者。
祖母攜孫子依柴門等待打工的兒子歸來。
姚奶奶知道當兵的孫子今年回不來,依然翹首以待。
康熙年間的“福”字,映在光芒里。
農(nóng)家院紅燈籠下貼著倒了的“福”
到處掛滿紅燈籠。
各式各樣的紅燈籠掛滿店鋪。
賣春聯(lián)的攤點。
門神依然是秦瓊和尉遲敬德,室內(nèi),農(nóng)戶主人在偉人像下面看著美女電視劇喝著小酒。
奶奶祭天祭地,孫媳婦端著餃子下廚房。
城里的一個社區(qū)。
泰山東側的姚家峪村,依然有年三十晚上,一家一抱柴草,聚起來燃燒,把孩子抱起來從火上掠過的祈福形式,大概是史前泰山“柴望”之遺風。
市政廣場的焰火。
御碑亭前的焰火。
燃放焰火。
招財進寶燈花。
街頭的巨型彩燈。
街頭的巨型龍燈。
作者:網(wǎng)友“葉子青青”? ?
? ? ? ?【泰安日報社·最泰安編輯 程蓉? 審核 聶艷艷】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lián)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wǎng)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