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洸河“幸福”流淌
泰安日報社·中華泰山網訊(記者 李皓若 審核 聶艷艷)昔日的“荒草湖泊”洸河,重現水清岸綠,大鴇、白鸛、大天鵝、東方白鸛等11種國家一、二級保護鳥類紛紛駐足,變成了亮麗的生態典范。如今走進寧陽洸河濕地公園,“人在洸河走,如在畫中游”有了真實體會。
洸河寧陽段是寧陽縣西部主要行洪與排澇河道。近年來,寧陽縣秉持生態治河理念,全面落實河湖長制,以美麗幸福示范河湖為著力點,將洸河7.2公里河道打造成集防洪、景觀、生態、休閑于一體的生態廊道,突出河道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有力帶動了寧陽縣西部城區開發,提升了城市發展品質。
聚力“幸福+環境提升” 彰顯河湖生態效益
寧陽縣聘請專家編制了寧陽縣城市總體規劃(2015-2030),強力推進洸河生態片區建設,建成了以“修復生態環境,追憶田園生活,重塑民俗影苑,創新黃金水岸,建設翡翠綠洲”為主要內容的省級濕地公園,生態系統健康完整,景觀資源豐富,自然環境更加優美。
在洸河治理中,寧陽縣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實施河道治理,建設植物園、濱河慢行道、健身公園,修復了生態環境,共完成綠化面積93萬平方米、彩色透水混凝土道路3.5公里,栽植喬木5.8萬棵、灌木2.8萬棵、觀賞草420萬株,為居民開辟出一片綠色空間。
“建得好”更要“管得好”,寧陽縣全面落實洸河縣、鄉、村三級河長組織體系,建立了日常巡查—發現問題—提報問題—清理整改的閉環工作模式,涉河湖問題實現動態清零。通過委托專業公司、設置專職河管員等多形式加大全縣河道日常管護力度,開展巡河、宣教志愿服務,倡導群眾爭做愛河護河的宣傳者、踐行者、監督者,推動政府護水向全民護水轉變。
聚力“幸福+產業發展” 凸顯河湖經濟效益
護一河碧水,育一方產業,蘊一城繁華。寧陽縣依托洸河治理工程打造的綠色景觀帶,高標準建成了縣城西部生態宜居片區。打通多條斷頭路,將洸河公園并入縣城道路網,有效解決了該縣西部城區主干道單一、上下班高峰車輛人群擁擠的現象,打通了城市脈絡的關鍵一環,促進了周邊土地有序釋放。洸河水岸、名士華庭等精品小區依河而建,帶動縣城西部土地價格不斷提高,吸引大量人口投資西部,入住洸河。
寧陽縣堅持把河湖生態提升與鄉村振興戰略有機結合,宜工則工、宜農則農、宜商則商,大力發展沿河經濟帶。燕園、生態觀光等現代農業,天和紙業綠色包裝小鎮、食品產業園等50余家企業落地,物流、工業旅游等服務業蓬勃發展,一二三產深度融合,直接帶動就業2萬余人,周邊餐飲業增收3000萬元以上,鋪開了“生態安民、產業富民”的生動畫卷,推動“美麗河湖”向“效益河湖”迭代升級。
聚力“幸福+文旅融合” 激發河湖社會效益
以水為脈、以文為魂,寧陽縣精心提煉洸河流域文化元素和特色主題,貫通上下游文化脈絡,形成了以“文化+旅游”為核心的生態旅游示范帶。后許家橋、泗店橋等明清古橋與當地創新型景觀小品遙相呼應,“寧陽蟋蟀”“寧陽橋白”被認證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古法橋酒釀造技藝”“許氏面塑”“牛村佳肴”“孫氏古典戲法”“陳氏錫藝”相繼被列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金彩山魯酒文化博物館填補了全市酒文化產業項目空白,豐富了泰安市“山、水、石、人文”文化建設內容。蟋蟀世界杯大賽列入省級重點文化品牌項目,每年金秋,蟋蟀文化產業帶動沿河鎮村增收1億余元。
寧陽縣通過打造豐富多元的流域文化景觀、景點,洸河生態片區吸引人脈、物流、信息、資源等強勢入駐,實現了文化資源與水生態、水環境互嵌,洸河生態片區成功評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年接待游客10萬人次以上,實現旅游發展與生態保護同步走目標。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