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年尋龍 | 龍翔萬里乘風起
龍運福年,山東手造與“龍”共舞。齊魯大地上的非遺傳承人,巧手制作各樣的“中國龍”。其中,“龍頭蜈蚣”風箏頗具特色。
風箏,古名“紙鳶”,又名“鷂子”,是普遍流傳于山東各地的一種玩具,尤以濰坊為盛。《濰縣志稿》載:“本邑每逢寒食,東門外,沙灘上……板橋橫亙,河水初泮,桃李葩吐,楊柳煙含,凌空紙鳶,高入云端。”濰坊風箏在初期以板子風箏為主,后逐步形成了以硬翅風箏為主、長串“蜈蚣”為最、軟翅風箏為巧、筒子風箏為奇的體系。濰坊風箏選材講究、造型優美、扎糊精巧、形象生動、繪畫艷麗、起飛靈活,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在首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上,以“龍頭蜈蚣”風箏為代表的濰坊風箏獲得金獎。
“龍頭蜈蚣”風箏是濰坊風箏的代表性作品,它以“龍頭”為首,以“蜈蚣”作身體,象征五谷豐登、歲歲平安。“龍頭蜈蚣”風箏集合了立體風箏和串式風箏的特點,由手工扎制的立體“龍頭”和許多帶有龍桄的腰片組成,制作精細、扎繪精致、大氣磅礴。據介紹,制作“龍頭蜈蚣”風箏的一個關鍵環節是制作“龍頭”骨架后邊的圓圈,其作用如同蓋房子打地基,如果不圓,那么整個“龍頭”就會受影響,所以非常考驗手藝。(張依盟)(完)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