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
作者:姬旭輝(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黨的建設教研部副教授)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推動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是促進鄉村全面振興、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必然要求。
鄉村產業發展水平是關系鄉村振興實效的關鍵因素。近年來,我國鄉村產業發展勢頭良好,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取得積極成效,強化了農業食品保障功能,拓展了生態涵養、休閑體驗、文化傳承功能,凸顯了鄉村的經濟、生態、社會和文化價值;但仍存在規模小、主體弱、鏈條短、同質化等問題,需要進一步發掘農業產業新功能、農村生態新價值,精準務實培育鄉村產業,推動鄉村產業全鏈條升級,以更大的力度、更實的措施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平。
做精做優鄉村優勢特色產業。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是推進鄉村產業振興、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的重要抓手。鄉村特色產業是地域特征鮮明、鄉土氣息濃厚的鄉村產業,具有獨特品質,涵蓋特色種養、特色食品、特色手工業和特色文化等產業,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土特產”三個字生動概括了推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新要求,“土”要求因地制宜用好一方水土,開發鄉土資源,把鄉村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特”要求突出地域特點,體現當地風情,充分利用各地資源稟賦打造高品質、有口碑的特色產業,創響一批“鄉字號”“土字號”鄉土特色品牌;“產”要求在提高農業綜合效益上下功夫,真正建成產業、形成集群,順應產業發展規律推進現代農業全產業鏈建設。
推進農業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綠色發展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點工作,也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引領。當前,我國農業綠色發展還存在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不足、綠色發展激勵約束機制尚未健全等問題,需要進一步創新農業綠色發展體制機制,增強農業綠色發展動能。要把綠色發展作為推進鄉村振興的新引擎,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農業產業體系。一是發展生態種養業,推進生態農場建設,推廣種養加結合、農牧漁結合、產加銷一體等循環型農業生產模式。二是科學發展林下經濟,加快發展林下種植、林下養殖、林產品采集加工、森林景觀利用、森林康養等產業。三是發展鄉村環保產業,通過整體開發、產業聯動、打包經營等模式,扶持培育一批專注于鄉村生產生活廢棄物處理和生態環境治理的環保企業,為鄉村環境治理提供綜合性解決方案。四是加大農產品產地環境保護力度,完善節水節肥節藥激勵約束機制,推進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多措并舉推動農村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
培育發展鄉村新產業新業態。在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背景下,在市場對鄉村各類產品強勁需求的推動下,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鄉村產業發展和轉型升級面臨難得機遇。要堅持科技興農,促進產業、科技交互聯動,推動農業與技術、信息等現代生產要素深度融合,跨界配置農業和現代產業要素,挖掘農業多種功能和鄉村多元價值,積極發展生態農業、農村電商、休閑農業、鄉村旅游、健康養老等新產業新業態,促進產業深度交叉融合,形成“農業+”多業態發展態勢。對鄉村新產業新業態予以政策鼓勵和支持,保持涉農政策的延續性和穩定性,促進規劃、政策、標準等有效銜接。
加快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以農產品加工業為重點打造農業全產業鏈,推動農業從種養環節向農產品加工流通等二、三產業延伸,推動種養業前后端延伸、上下游拓展,優化提升產業鏈供應鏈水平,發揮三次產業融合發展的乘數效應,有效拓展農業增值增效空間。延長農業產業鏈條,發揮好農產品加工業“接二連三”的作用,發展適合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經營的農產品初加工,支持在村鎮培育一批直供直銷、定制配送農產品流通網點,支持縣域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在主產區依托縣域形成農產品加工業集群。統籌抓好現代農業產業園、優勢特色產業集群、農業產業強鎮等各類平臺載體建設,推動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提檔升級,提高區域內產業集聚發展能力。還要創新產業融合發展模式,培育產業化聯合體、農商產業聯盟等新型產業鏈主體,推廣農業內部融合、產業鏈延伸、多功能拓展等多種融合模式。鄉村產業融合發展離不開社會資本和企業主體參與,要進一步完善聯農帶農機制,對下鄉資本進行全過程監管,引導企業與農民建立緊密利益聯結機制,把產業鏈延伸環節更多留在鄉村,通過就業帶動、訂單生產、股份合作等方式,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融合發展帶來的增值收益,共享產業發展成果。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