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荔枝網評:春運之窗,映照超大規模市場“獨特風光”
特約評論員/周軍
1月26日,春運大幕正式開啟。根據預測,今年春運期間全國跨區域人員流動量將達90億人次,是2023年同期的近2倍,多項數據將創歷史新高。流動意味著活力,帶來消費潛力。與春運相伴的,“2024全國網上年貨節”正式拉開帷幕,活動將持續到2月17日。把春運與消費聯系在一起,是看到了正在迸發的消費潛能。不僅交通運輸部門做足準備,優化運能供給,滿足人們出行需求,各地促消費場景也不斷涌現“新意”,借勢春運帶來的“流動活力”,整合商家資源,推動線上線下“雙向開弓”,讓琳瑯滿目的“年貨節”提前開擺,滿足人們購物需求,讓“鄉愁”與“煙火氣”彼此相融,帶動“年味”升騰。
臨近春節,消費的“熱度”逐漸飆升,人們的消費熱情為促消費、擴內需注入新動能。在江蘇,線下集市紅紅火火,線上大集也已同步拉開,越來越多的“鄉”味進入千家萬戶;在江西、山西等地,相繼開展“數商新消費”“連播不停歇”等活動,通過電商平臺網羅各地年貨,帶動消費者云上逛大集,線下“買買買”,攜手歸鄉游子帶著“心意”和美食、好物等與家人團聚。今年是“消費促進年”,春運開始,年味漸濃,消費的“熱力值”也將不斷提升。各地當持續豐富供給,拓展消費場景,把擴大消費同改善人民生活品質結合起來,有效適應個性化、多樣化消費的趨勢,加速釋放消費潛力。比如,可依托旅游資源、自然稟賦、文旅創意、“土味”特色等,持續激發消費熱情,培育超大規模市場“獨特風光”,為經濟增長注入來自消費領域的持久動力。
近日,各地相繼召開省級兩會。在地方政府工作報告的施策中,也紛紛把促消費放在了重要位置,凸顯出消費之于拉動經濟全局、提升人民群眾幸福感獲得感的重要作用。消費愈發成為經濟的重要“拼圖”,從去年全國統計數據可見一斑。去年,內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111.4%,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82.5%。利用好春運“窗口”,把“消費大盤”持續做強做優做大,各地當順應居民消費升級趨勢,打通制約消費的“堵點”“卡點”,既要擺好大集,更要保好品質,還要物優價美,讓買賣市場良性發展,讓更多好物優品、個性化服務場景走進消費者身邊,激蕩出市場更大潛能,形成更具動能和活力的消費走勢。
抓好今年經濟工作,促消費依然是關鍵一環。各地也當認識到,當前國內有效需求仍然不足,居民消費意愿有待進一步提升。提升消費者意愿,除了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更多“新供給”呈現更多能夠吸引眼球、打動心靈的消費產品、服務場景,助力培育消費新增長點外,持續增加居民收入也是關鍵一環。從各地兩會交出的“經濟年報”看,去年城鄉居民收入得到了有效增長,相繼明確了今年增收目標,并對社會就業進行目標量化,目的就是要有效保障居民收入,讓人們追求“詩和遠方”更有底氣,讓更多人“能消費、敢消費、愿消費”。
春運場景下,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農民工從城市返回農村,高校學子回到父母身邊,待到節后農民工進城工作好不好找?畢業生完成最后學期后能否從校園直達用人單位?特殊群體穩就業的“心頭事”也應提前謀劃,多措并舉穩民生、促增收,讓經濟社會發展更具持久活力,努力讓群眾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周軍)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