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綠”而行 “碳”索綠色衣食住行
低碳綠色,既是一種發展理念,也是一種生活方式。綠色飲食、綠色出行、綠色生活……如今,簡約適度、低碳綠色、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正逐步融入泰城市民的生活點滴中,低碳綠色的生活場景覆蓋市民的衣食住行等多個領域。近日,記者深入走訪,了解大家如何理解和踐行低碳綠色生活方式。
享健康綠色生活新方式守護群眾綠色健康
“老李,今天抽你家的菜!”“好嘞!”
“從哪里進貨的?”“本地菜,良莊的。”
早晨8點鐘,傲徠峰市場檢測室副主任金燕拿著抽樣袋來到蔬菜銷售區取樣,隨機選了菠菜、韭菜、生姜等十來樣蔬菜,裝好后快步回到檢測室。“市場一共20多家蔬菜攤,我們每天抽兩家,輪流隨機取樣。”金燕說,3分鐘就能出結果,不合格產品會立即下架退市。快檢結束后,金燕將檢測結果、項目和明細張貼到公示欄。
2021年起,我市啟動食用農產品每日快檢工作,將泰城17處食用農產品集中交易市場納入快檢覆蓋范圍。市市場監管局工作人員介紹,截至2023年底,我市累計檢測食用農產品9.6萬余批次,食用農產品陽性率由最初的4%降至目前的1.96%,快檢為群眾把好第一道防線,助力滿足群眾對綠色健康食物的需要。2024年,我市計劃把快檢覆蓋范圍擴大到市區范圍內56家食用農產品銷售區域(含農批農貿市場、商場、超市),并增設“每日快檢進社區”項目,為社區居民提供食用農產品免費檢測服務。
從“吃飽”到“吃好”,綠色健康食物越來越受到群眾追捧。岱岳區房村鎮的三棵樹家庭農場經過10年發展,已經成為一家集綠色果蔬種植與采摘、農業觀光與科普教育、休閑度假以及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為一體的綜合性農場。憑借綠色無公害的種植方式,三棵樹很快打開了市場。“現在人們追求健康,農場的水果和蔬菜現在供不應求,每天都有顧客在群里預定下單。”負責人趙森介紹,在市區開了三棵樹體驗店后,生意更火了。
不僅僅在食材采購中,在日常外出就餐中適量點餐、吃不完打包,減少“舌尖上的浪費”已成為市民的共識。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觀念、消費觀念已成風尚。
低碳綠色的生活場景覆蓋日常生活的多個環節。比如垃圾分類,不僅是處理垃圾的一種方式,更是一種生活態度。記者了解到,泰前街道岱北片區打造了溫泉西區、普照小區、岱道庵社區、干休一所等4處集分類收集與宣教于一體的生活垃圾分類收集驛站。引入智能垃圾箱收集設備,通過智能引導投放,生活垃圾集中回收的同時完成智能積分,同時配備積分兌換機提供刷卡兌換物品,居民不僅可以直接投放垃圾,還可通過投放可回收物進行積分,兌換飲料、垃圾袋等多種生活用品。這些舉措,不僅提升了居民垃圾分類的知曉率和參與率,也帶動居民養成垃圾分類的好習慣。
愛綠色身體力行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
低碳綠色的生活,從“衣食住行”開始,從身邊事做起。進入冬季,家用汽車的銷售也迎來一個小高峰。在選車買車時,新能源車輛正成為市民的首選。市民張女士近期準備添置一臺新能源汽車。張女士說:“之前開燃油車,每個月的油費大約在500塊錢,同樣的行駛里程,開新能源汽車日常用車成本低很多,而且新能源汽車更智能化、更環保。”
近日,記者走訪多家新能源汽車4S店看到,智能、高效的新能源汽車尤其受到關注。其中一家新能源汽車4S店的經理介紹,從去年開始,受油價、新能源汽車補貼等因素影響,近段時間前來咨詢和試駕的顧客增多。“比如買一輛10萬元以上的新能源汽車,政府補貼2000元,這對買車的人來說,還是很有誘惑的。”這家4S店的總經理說。
記者從市交警支隊車管所獲悉,我市于2018年1月22日正式啟用新能源汽車專用號牌,2023年新能源汽車注冊登記呈明顯上升趨勢,全年共登記掛牌新能源車輛12797輛,同比上升97.18%。尤其是從2023年7月份以來,新能源汽車掛牌量實現快速增長,每月掛牌過千輛。截至目前,全市新能源汽車保有量30839輛。一組組數據中就能看出,綠色出行、低碳生活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
不僅在購車、用車方面,在日常通勤出行中,很多市民也選擇公共交通出行。市民王先生家住泰城東部,工作單位在泰城西部,單程通勤距離超過10公里。“家門口就是公交站,上下班坐公交車很方便。不僅節約日常支出,也為綠色出行、低碳生活貢獻一份力量。”王先生說。
為助力綠色出行,服務社會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我市公交系統通過自籌資金、融資租賃等形式大批量購置新能源公交車,截至目前,車輛總數為1526臺,其中純電動公交車1448臺,純電動公交線路已達到線路總數的98%以上,純電動公交車可以實現節能減排,年可替代燃油8219噸,年累計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5630噸,其他污染物也大為降低,公交車不再冒黑煙,大大降低了城市空氣污染,有效改善了泰城空氣質量。
促低碳政策發力聚勢而強為生活增“綠”
綠色實踐體現在普通群眾的日常生活中,得益于政策扶持、科技創新的聚勢賦能。如今,新能源家用車受熱捧,公共交通也大量普及新能源車輛,這背后依靠的是充電樁等配套設施建設的不斷提速。目前,我市對新建項目用地需配建充電基礎設施的,將配建要求納入土地供應條件,保障用地需求,對居住區、單位停車場(位)及個人停車庫(位)安裝充電基礎設施的,無需辦理建設用地規劃許可、建設工程規劃許可和施工許可手續。全市范圍內實行政府定價管理和政府投資建設的公共設施類停車場,入場充電的新能源汽車可享受2小時/天停車優惠。
國網(山東)電動汽車服務有限公司泰安分公司成立了全省首個充電設施維修服務平臺,提升了我市充電基礎設施智能化管理水平。同時,對于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等新能源汽車較為密集的區域,我市積極引導、鼓勵其利用單位內部停車場資源建設充電設施,提升充電服務圈的服務實效。2023年,我市公共充電樁平臺接入率達到100%,位于全省第1位。截至2023年底,全市公共充電站數量達到460座,在運充電樁達到13778臺。
此外,我市統籌使用中央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獎勵資金,對新建住宅小區統一將充電基礎設施供電線路敷設至專用固定停車位,或預留擴建敷設條件,與主體建筑同步設計、施工、驗收,打通充電基礎設施進居民小區“最后一公里”。
今年,我市將實施充電基礎設施惠民行動,全市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保有量計劃達到1.7萬臺以上,全面優化泰城主城區1公里充電服務半徑;實施微電網等應用場景試點行動,推進“零碳”辦公等模式,打造全省微電網試點示范區;實施“光伏+裝備制造”升級行動,計劃2024年全市光伏裝機達到370萬千瓦以上。一個個項目,一項項政策,一次次技術突破,都在持續助推綠色低碳發展。
垃圾分類再投放、優先選擇公共交通、生活用水循環利用、外賣點餐選擇“無需餐具”……像這樣的綠色低碳文明現象在泰城各個角落隨處可見。調研顯示,超六成的泰城居民了解“雙碳”目標,獲取綠色低碳知識的途徑也日趨多樣化。居民低碳行為更加多樣,在資源節約方面,91.4%的居民能夠做到人走燈滅、及時關閉電器的電源或顯示屏,68.1%的居民能夠將夏季空調溫度設定26度及以上。在日常消費中,77.9%的居民能做到減少購買使用過度包裝商品,68.7%的居民能夠選擇適量點餐、節約食物,65.6%的居民購物時自帶購物袋。53.4%的居民有閑置資源交易需求,閑置物品主要為衣物箱包、書籍和電子產品。適度節約、文明健康的現代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正融入泰城市民的日常,綠色低碳生活已進入“尋常百姓家”。
【泰安日報社·最泰安記者 張建 徐文莉 崔東旭 楊文杰 王玉 審核 王天姿】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