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下時評丨數字時代,如何走好個人信息保護之路
“您好,xx基金有興趣了解一下嗎”“您好,了解到您近期瀏覽了二手車交易平臺,加您微信為您詳細介紹下唄”“家長您好,我們是某某培訓,帶孩子來試聽一下吧”打開手機,各種推銷信息撲面而來,從垃圾郵件到短信“轟炸”再到電話騷擾,讓人頭疼不已,不少人感到納悶:他們是怎樣知道我們個人信息的呢?
不難發現,在這個數字時代,互聯網影響維度無所不包,連接能力無遠弗屆,信息泄露風險無處不在,小到順手丟棄的火車票、未被撕毀的快遞單,大到“黑客攻擊”“內鬼”泄露,都是信息泄露的“罪魁禍首”。而個人信息尤其是隱私信息一旦泄露,輕則帶來不勝其煩的騷擾電話、短信,重則遭遇電信詐騙等網絡犯罪,對個人財產安全構成極大威脅。由此可見,在日趨復雜嚴峻的網絡安全形勢下,保護個人信息已然成為一道“必答題”。
“網絡安全為人民,網絡安全靠人民”,從來不是一句空話。黨的十八大以來,出臺一系列重大政策、作出一系列戰略部署,國家網絡安全工作頂層設計和總體布局不斷完善。2021年發布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數據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并行成為網絡空間治理和數據保護的三駕馬車,為個人信息保護提供法治保障。在此基礎上,依法從嚴打擊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公安部黨委20年以來每年組織“凈網”專項行動,有力維護了公民個人信息安全。
如今,數據安全治理和個人信息保護工作已取得積極進展,但個人信息遭泄露或被非法使用,除了不法分子使用黑客手段非法竊取外,多與企業“內鬼”密切相關,仍需高度警惕,防患于未然。近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起草《個人信息保護合規審計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提出“處理超過100萬人個人信息的處理者,應當每年至少開展一次個人信息保護合規審計;其他個人信息處理者應當每二年至少開展一次個人信息保護合規審計”,通過對個人信息處理者的個人信息處理活動進行監管,進一步筑牢個人信息保護“防火墻”。
作為自己信息安全的第一責任人,我們也要為自己的信息安全加把“安全鎖”。一是堅決防止信息泄露,不掃描來路不明的二維碼,不隨意點擊短信、社交軟件中的未知鏈接,避免使用公共場所免費wifi完成電子支付。二是加強個人信息保管,與網友互動時不輕易留下個人聯系方式、家庭住址等私人信息,注冊會員、填寫收貨信息時盡量選擇昵稱代替,若選擇快遞驛站、快遞柜等自取方式,盡量不精確到具體門牌號。三是謹慎處理個人信息,公共電腦上使用的應用軟件、打開的文件要及時退出或刪除,紙質文件需通過碎紙機等工具銷毀,扔掉快遞包裝前銷毀快遞單。同時需要注意,一旦發生個人信息泄露,要第一時間換賬號、更改密碼,若在信息泄露后發現資金受損,要立即凍結銀行卡,保留短信內容,并及時報警。
守護好網絡安全,維護好網絡空間,是必須解決、也必定能解決好的時代課題。面向未來,個人信息保護工作依然任重道遠,但網絡安全為人民、靠人民,我們有法律法規的指引和保護,有政府、企業、公民個人等多方主體的協同共治,必能構建堅不可摧的網絡安全屏障,走出一條與數字時代相適應的個人信息保護路徑!
文:辛菁華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