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微觀察丨從外貿“成績單”看中國經濟新亮色
2023年,在全球貿易整體表現比較低迷的背景下,我國外貿交出了規模穩中有增、發展質量優中有升的“成績單”——
面對外部環境的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這份外貿“成績單”含金量怎樣?《時政微觀察》為你解讀。
在2024年新年賀詞中,習近平總書記回顧2023年的收獲時說:“我國經濟持續回升向好,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中國經濟在風浪中強健了體魄、壯實了筋骨。”
前行路上,有風有雨是常態。回首2023年外貿領域,更是如此。
在此背景下,中國外貿頂住壓力,運行總體平穩,進出口規模走出上揚曲線——
一季度9.69萬億元,二、三、四季度都在10萬億元以上。到第四季度又是一個月比一個月強,同比分別增長了0.8%、1.3%、2.8%……
△2023年7月5日,大批出口商品車集結山東煙臺港準備通過汽車滾裝船發運。
“成績單”中,2023年我國汽車出口522.1萬輛,同比增加57.4%,十分亮眼。
1953年7月15日,印刻著“第一汽車制造廠奠基紀念”的漢白玉基石在吉林長春落地,中國汽車工業從零開始起步。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中國品牌車企不斷學習積累、快速成長,一路趕超。?
2014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考察時強調:“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我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
在這一戰略指引下,我國汽車工業交出了一份優異答卷。近年來,我國汽車出口量實現接連突破。繼2021年、2022年相繼成為世界第三、第二之后,2023年有望全球第一。
其中,2023年新能源汽車出口尤其值得一提。當前,我國每出口3輛汽車就有1輛是電動載人汽車,全年出口177.3萬輛,增加67.1%,為全球綠色低碳轉型作出貢獻。
△2023年5月7日,江蘇揚州中遠海運重工有限公司工人在作業。
外貿“成績單”折射出中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回旋余地廣、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
“做生意做的就是先機,早一步,爭取搶個開門紅。”元旦剛過,浙江首個商務團組便踏上了出海增訂單的征程。
在江蘇丹陽,有1600多家眼鏡相關企業、5萬多名從業者。這里的鏡片年產量4億多片,產品銷往世界各地,形成了在全球市場具備優勢和特色的產業集群。
△江蘇丹陽一家鏡片生產企業,工人在生產線上進行鏡片加膜作業。
企業是市場的主體。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有進出口實績的外貿主體達到64.5萬家。其中,民營企業連續5年穩居我國第一大外貿經營主體;民營企業數量占比達到86.2%,再創新高。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快建設貿易強國,升級貨物貿易,創新服務貿易,發展數字貿易,以數字化綠色化為方向,進一步提升國際分工地位,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邁進。”
去年9月,在浙江考察時,總書記要求“鼓勵和支持民營企業積極參與全球范圍產業分工和資源配置,提升核心競爭力”。
截至去年底,我國有811種產品全球出口規模排名第一,在機電設備、有機化學品等領域貿易競爭力強勁。一些外貿企業還通過對全價值鏈進行整合創新,逐步向價值鏈上游攀升。
△2023年6月6日,中國中車出口阿根廷新能源輕軌車輛首列車在中車唐山公司下線。
我國已經形成多主體在多領域的貿易競爭優勢矩陣。以高技術產品出口為例,國有企業仍然是我國軌道交通裝備、船舶等出口的核心主體,民營企業已成為新材料、生物醫藥、風電、光伏等領域出口的主力軍。
展望2024,廣大外貿經營主體提升核心競爭力,積極拓市場、抓訂單,不斷開辟新的發展空間。
“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產品給中國制造增添了新亮色。”習近平總書記在新年賀詞中高度評價外貿“新三樣”。
在2023年的外貿“成績單”中,“新三樣”再次成為焦點:“新三樣”產品合計出口1.06萬億元,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增長了29.9%。
隨著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取得重要進展,以高技術、高附加值、綠色低碳等為特點的外貿新動能進一步推動外貿穩定增長。
△2023年8月3日,中歐班列(西安-塔什干)陜烏經貿合作隆基綠能光伏組件出口專列在西安國際港站準備發車。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加快培育外貿新動能,強調“拓展中間品貿易、服務貿易、數字貿易、跨境電商出口”。
“中間品”是指用于生產其他商品和服務的產品,包括原材料、半成品、零部件等。例如,外貿“新三樣”中,生產鋰電池用到的電芯、生產光伏板用到的涂錫銅帶就是中間品。
培育外貿新動能,要抓重點工作。作為鏈接產業上下游的紐帶,中間品日益成為全球貿易的主體,在促進全球貿易發展、保障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穩定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中國深度融入全球化,中間品進出口占比不斷提升。外貿數據顯示,2023年,進出口中間品25.53萬億元,占整體進出口總值的61.1%,保持在歷史高位。中國以實際行動深化產業鏈供應鏈國際合作。
△2023年11月7日,在進博會國家館尼日利亞館,展商介紹尼日利亞產品。
“保持定力,增強信心,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情,是我們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的關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
隨著一系列務實舉措陸續落地,支撐高質量發展的要素條件還在源源不斷集聚增多——
高水平對外開放穩步推進,我國貿易發展新動能加快培育,外貿外資基本盤持續鞏固,為中國經濟巨輪破浪前行注入動力。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