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濟南添20處“古樹保護園”
古樹作為生態文化和歷史記憶的重要載體,已經成為一種地域標識、一種時代象征、一種文化符號、一種鄉愁記憶,它見證了一座城市、幾代人的成長,是這座城市不可代替的記憶。
為更好地保護濟南市古樹資源,傳承和發揚古樹文化,濟南市園林和林業綠化局在保護古樹的基礎上,深入挖掘古樹多元價值,科學營造近自然生境,合理布置服務設施,2023年打造了20處集觀賞、游憩、科普文化等功能于一體的古樹保護園,為市民提供了更多休閑好去處。
文昌古槐園
位于歷下區旅游路南,占地1600㎡,為下井村原址,古槐樹齡在480年以上。古槐前有一眼古井,原為下井村民吃水用井,2012年此處出土古碑7塊。2023年對古樹及周邊現狀進行合理規劃,結合現有空間場地,增設防護、休憩設施,改善樹木生境,并形成“古樹+古井+古碑”為特色的古樹保護園。
安康古槐園
位于歷下區奧體中路南首,占地500㎡,為石河嶺村原址,古槐樹齡在160年以上。2023年對古槐樹采取了促根壯根、樹體疏通、環境整理、修枝等保護性措施,并結合對下沉廣場擋墻加固、墻面修繕,種植灌木,對周圍進行綠化提升,改善古樹生長環境,打造成為街頭古樹保護園。
老君崖古皂莢園
位于歷下區龍鼎大道南首,龍洞風景區老君崖入口處,占地450㎡,古皂角樹齡約310年左右。2023年為保護古樹生長,在對古皂莢樹進行科學復壯的同時,提升改造周邊開放式綠地,通過改善古樹生境,增設休憩區域,打造以古皂莢為主題的可覽山、懷古的古樹保護園,讓市民可以享受到自然和人文景觀融為一體的休憩空間,滿足市民的精神需求。
曲水亭古榆園
位于歷下區大明湖路、曲水亭街交叉口西南角泉水廣場綠地內,占地面積約150㎡,與曲水亭街相依相伴,古榆樹齡120年以上,從珍珠泉和王府池子涌出的泉水在這里匯集,滋養了這株百年古榆樹。2023年對古榆樹體進行防腐處理、提升改造周邊公園綠地、增設科普解說牌等,鋪設有機覆蓋物,打造成與周邊環境相融的古榆園。
野峪頂古槐園
位于歷下區西江華府三區南側,占地面積450㎡,古槐胸徑145cm,樹齡450年以上,長勢良好。此古槐對原西蔣峪村民具有重要意義,人們把大槐樹當成了自己的先輩來敬重甚至供奉,每年都回來祭拜。2023年對古槐樹進行了保護性復壯,提升改造周邊綠地環境,修復欄桿、增設臺階、砌筑磚墻、安裝科普解說牌等,打造成具有吉祥昌瑞、遷民懷祖等文化意義的古樹園。
興華門古榆園
位于歷下區黑北路、運署街交叉口西南角,興華門橋對面,占地面積450㎡,古榆胸徑約50cm。2023年采取改良土壤、修補樹洞、傷口處理、增加樹穴有機覆蓋物等措施對古榆實施復壯保護,通過梳理雜亂苗木、栽植麥冬地被、增設護欄和科普解說牌等,提升改造周邊綠地環境,打造成街角古榆園。
九曲古槐園
位于市中區九曲莊,背靠小東山,面積約1100㎡,為九曲莊村原址,擁有兩株古槐,靠近路邊的古槐樹齡約320年,另一株約150年。據附近村民講述,這里的古樹不同于生長于平地的大樹,它是生長于石縫里的山槐,歷經數百年。2023年對古樹及周邊現狀進行合理規劃,結合現有空間場地,增設休憩游園及古樹保護措施,改善樹木生境,并形成特色古樹保護園。
唐人中心古槐園
位于市中區唐人中心四區,面積約200㎡,古槐樹齡約160年。這株古槐內部雖已朽空,但樹勢非常茂盛,村里年長的老人給它起了個好聽的名字,稱呼其為“虛懷若谷”。2023年為保護古樹生長,在對古槐樹進行科學復壯的同時,提升改造周邊開放式綠地,通過改善古樹生境,增設休憩區域,打造成為古樹保護園,讓居民可以享受到自然和人文景觀融為一體的休憩空間。
小董莊古槐園
位于槐蔭區齊州路與日照路交叉口路南,小董莊村原址,占地面積100㎡,古槐冠大蔭濃,樹齡在160年以上。2023年為進一步保護古樹生長,對古槐實施復壯,增設圍欄、石制桌椅、古樹說明牌等,覆蓋生態樹皮美化樹池,打造成能夠在繁華商業區內供市民休憩、觀賞的特色古樹保護園。
恒大雅苑古皂莢園
位于槐蔭區齊州路北首,恒大雅苑小區內,占地面積100㎡,樹齡約200年以上,樹高11m、胸徑80cm、冠幅10m。2023年為保護古樹生長,對古皂莢樹進行復壯,提升改造周邊環境,增設科普講解牌,并命名為恒大雅苑古皂莢園。
黃崗古槐園
位于天橋區黃崗社區市民小廣場,占地約300㎡,擁有兩株古槐,樹齡均有160年左右。2023年組織專業技術隊伍實地踏勘,專門制定了“一樹一策”古樹復壯方案,開展精準保護,并根據每株古樹情況制定清腐、樹洞修復、病蟲害防治、支撐加固、修建圍欄等保護措施,讓古樹名木“老有所依”“老有所養”,同時設立古樹保護牌,進一步增強周邊群眾古樹保護意識。
鳳凰北路古槐園
位于歷城區王舍人街道趙仙莊村萬象新天社區4區門口,鳳凰北路西側,古槐樹齡約120年。俗話說“千年松,萬年柏,不如老槐拐一拐”,此古槐主枝拐折明顯,姿態生動優美,具有較高的藝術觀賞價值。2023年采取改善立地條件、梳理景觀空間、增加休憩設施、設立科普牌等綜合措施,將此處打造成供周邊市民休憩、觀賞的古樹保護園。
淌豆泉古銀杏園
位于高新區孫村辦事處伙路村淌豆寺內,該寺始建于1400余年前,寺內有一株千年銀杏,據傳為太宗東征時手植于此。古銀杏樹高27米,樹干胸圍5.2米,冠如華蓋,遮天蔽日,生機盎然。2023年為改善古樹立地條件,破除了原有硬化地面,采取科學的復壯措施,加強了樹體病蟲害的防治。通過安裝鐵質圍欄,鋪裝透水磚,鑲貼修補立面,增設古樹介紹碑等,使古樹景觀價值大大提高。
檀抱泉古樹園
位于長清區萬德鎮靈巖村公路旁,占地約1000㎡,一株青檀樹齡約1000年。古青檀生長旺盛,冠型大覆蓋面積廣,樹形優美,樹根部包裹一泉,取名為“檀抱泉”,為濟南七十二名泉之一,古青檀被評為“濟南市十大樹王”。2023年在不破壞古樹生長環境的前提下,結合現有的空間場地,打造山、泉、池、橋小景,融入整體自然環境,形成“古樹+名泉”為主題特色的古樹保護園,供廣大市民游客游覽觀賞。
文昌山古槐園
位于長清區文昌山山體公園北廣場,古槐樹齡約240年。2023年在對古樹實施復壯的同時,將樹池擴大改造成玉如意形狀,古樹仿佛鑲嵌其中的美玉,園路以片石嵌草鋪裝,增設竹簡造型的古樹宣傳牌,打造成具有古典文化氣息的古樹保護園。
下秋林古槐園
位于章丘區垛莊鎮下秋林村,占地面積約500㎡,古槐胸圍183cm,平均冠幅14.5m,傳說是當年曹操親手栽種,距今已有千余年歷史。每到春夏時節,這棵老槐樹枝繁葉茂、郁郁蔥蔥,很多老人都會在這里納涼休憩。2023年采取擴大樹池對古樹進行保護;發掘村落內古橋頭石、古碑等歷史文物資源進行造景;增設多處條石坐凳,更換透水鋪裝,打造林蔭休憩空間;改造影壁墻面層,介紹村落及古槐樹文化歷史,增添古色古香的文化氣息;打造成記得住鄉愁、留得下鄉情的古樹保護園。
黃沙埠古栗園
位于章丘區黃沙埠村南側山上,為板栗古樹群,其中樹齡最長板栗胸圍約1.7m,傳說唐朝栽植。2023年規劃設定了古樹群保護范圍,整理現有石路,并與規劃森林步道連接,結合石路設置休息座椅,提升現有簡亭,為游人提供必要的休憩場地,增設古樹宣傳牌,形成新的古樹保護園生態景點。
華山古銀杏園
位于萊蕪區華山林場大舟院內,占地1000㎡,2株古銀杏,一雄一雌,據傳雄株距今約1000年歷史,雌株也有300年歷史,二者對視而立。令人稱奇的是雌樹旁又生出一棵水桶口粗的小樹,稱為“子樹”,亦為雌樹,當地人稱之為“三口之家”,相依相偎,其樂融融。2023年在優先保護古樹的前提下,進行適量植被調整,利用自然石形成自然野趣的小徑,在部分區域打造自然石坐凳,為市民提供近距離欣賞古樹的休憩空間。
邊王許古銀杏園
位于萊蕪區寨里鎮邊王許村正中心,三條村路交匯處,占地面積約300㎡,樹齡約340年。樹形像把巨傘,樹冠遮陰面積達300多㎡,是遠近聞名的古樹景觀。2023年主要對古樹周邊植被進行梳理調整,樹池內覆蓋生態樹皮,并采用銀杏葉元素的黃銅色鋼掛板對原有圍欄進行裝飾,不僅使古樹得到了進一步保護,還大大提高了古樹的人文氣質和景觀氣質。
獨路古栗園
位于萊蕪區大王莊鎮獨路村,占地約1200㎡,古板栗成群,據傳源自唐朝,因此又稱唐朝板栗園。2023年主要對園路進行修繕、提升周邊綠化,并將現狀鋼管支撐與圍欄更換為更加自然、更富有特色的一體塑木支撐,將安全性和景觀性有機融合,安裝兩組景墻、四組坐凳,將入口小廣場至古栗樹沿途景觀串聯成線,利用自然石、景墻等打造主題小品,形成極具特色的生態古樹保護園。
(新黃河記者:楊璐)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