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擁共建 國泰民安|雙擁之花處處開 軍民魚水情更濃
泰安日報社·中華泰山網訊(記者 李皓若 審核 王天姿)“發揮雙擁工作聯系軍地軍民的橋梁紐帶作用,更好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國防和軍隊建設全局。”習近平總書記為新時代雙擁工作賦予了新使命。近年來,泰安軍地緊緊圍繞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國防和軍隊建設全局,立足更高站位,謀定更實舉措,服務練兵備戰,軍地共建雙向奔赴,推動雙擁工作不斷取得新成效。
泰安擁有光榮悠久的擁軍優屬、擁政愛民傳統,雙擁理念融入軍民血脈、底蘊深厚。緊扣強軍目標,泰安努力在服務部隊建設上出實招、求實效,通過建立軍地互提需求、互辦實事“雙清單”制度,優先保障軍事設施建設。2020年以來,投資5000余萬元建設改善了泰安市及新泰市、肥城市、寧陽縣、東平縣人民武裝部民兵訓練基地,投資300余萬元完成71770部隊五龍山基地南北兩訓練區道路貫通工程,極大方便部隊快速集結。
部隊需要什么,支前就保障什么;練兵緊缺什么,支前就準備什么。泰安全力服務部隊練兵備戰,積極動員地方踴躍參與擁軍支前,遴選494人組建13支擁軍支前工作隊,抽調泰安八十八醫院和市立醫院業務骨干組建野戰醫療救護隊;建成全省首個“一站式服務”軍人驛站,依托泰安軍用飲食供應站,為演訓部隊提供便捷化飲食服務。
解決好官兵的后顧之憂,練兵備戰動力更足。聚焦部隊官兵所憂所盼的“三后”問題,我市高質量完成安置任務,轉業軍官全部安置到行政、參公崗位和省屬高校;在全省率先設立隨軍家屬社區公益性崗位,對隨軍未就業的家屬每月發放生活補貼;在優質教育資源配置、就近入學等方面,始終為軍人子女提供支持,2020年以來已為680名軍人子女協調解決了入學問題。
充滿溫度的雙擁工作背后,是泰安強有力的雙擁工作體制機制保障。全市各級黨委、政府和駐軍單位上下“一條心”、軍地“一盤棋”、擰成“一股勁”,扎實推進新時代雙擁共建。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擔任市雙擁工作領導小組負責人,定期主持召開黨委議軍會議、軍政座談會議、雙擁工作領導小組會議等,全力做好軍人軍屬服務保障工作。全市高標準建設退役軍人四級服務保障體系,全覆蓋建成退役軍人事務、志愿服務、雙擁工作“三位一體”的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站),在全市構建起“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全域覆蓋”的雙擁工作責任體系。每年“八一”、春節等重大節日,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主要領導帶頭走訪慰問駐泰基層部隊、立功受獎現役軍人、重點優撫對象,軍地聯系不斷強化。
軍愛民,民擁軍,軍民團結一家親。在擁軍路上,社會力量紛紛加入。全市建立市縣鄉村四級雙擁志愿服務組織3000余支,吸納志愿者3萬余人,常態化開展“關愛老兵”“我替烈士看爹娘”等擁軍志愿活動1600余場次,每年開展“情系邊海防”活動、退役軍人與生活困難老兵“手拉手”行動,走訪慰問邊海防官兵和生活困難老兵家庭。泰山雙擁文化研究院吸納631名專業人才和擁軍志愿者加入,開展文藝書畫擁軍活動,以翰墨頌雙擁,用丹青敘深情。
社會擁軍優屬,部隊擁政愛民。駐泰部隊牢記擁政愛民宗旨,維護軍政軍民團結,視泰安為家鄉,視群眾為親人,在執行搶險救災、滅火救援、防汛演練等任務中干在先、沖在前,在新舊動能轉換、鄉村振興、文明城市創建中發揮了“突擊隊”作用,同時積極組織開展愛心助農、捐款、巡診等活動,與駐地警民聯防聯治,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充分彰顯了駐軍擔當,展示了人民子弟兵的英雄本色。
“趁年輕,去當兵”,在濃厚的雙擁氛圍影響下,泰安廣大青年積極踴躍參軍、忠誠報國。全市組建縣鄉村三級“征兵宣傳方陣”,嚴把體檢和政審關,開展漸進適應培訓、安心服役承諾和紅色文化教育等役前教育訓練,幫助新兵扣好役前“第一粒扣子”,每年輸送優質兵員1500余人,持續為國防和軍隊建設增添青春力量。2019年以來,我市現役軍人中有4131人次立功受獎,“泰山兵”邁向四方軍營,榮獲累累軍功。一人立功,全家光榮。一張張喜報送到立功受獎的軍人家中,激勵著更多青年參軍報國,用青春書寫愛國心、強國夢。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