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民生向民心 幸福生活增溫度——2023年泰安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回眸系列報道之民生篇
幸福是什么?在一座城市,增進民生福祉,就是對幸福最好的注解,也是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底氣和生命線。
在泰安,走進設施完善的校園,耳邊是瑯瑯讀書聲,眼底是孩子們肆意靈動的笑容;走進氣氛融洽的社區,智慧養老、醫?;菝駧淼谋憷S處可見;走在干凈整潔的城市街頭,滿眼綠意盎然,城市道路四通八達……
幸福安康是民生所向。2023年,泰安把為民造福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用心、用情、用力疏通一個個民生堵點、痛點,增進人民福祉,交出了一份厚重而溫暖的民生答卷,群眾的美好生活愿景正在變成觸手可及的生活實景。
幸福,是安居樂業,生活美滿
在泰城大街小巷,一個個街邊“零工小站”成為零工群體新的“家”。作為零工群體的一員,泰山區居民郭云坤在零工小站零工小員的幫助下,實現了一次次家門口就業。“零工小站不僅找活快,還有零工小員把關,用工單位更可靠,我出工放心多了。”郭云坤滿意地說。
零工市場的優劣關鍵不在于規模大小,而在于是否能發揮應有的功能、提供便捷的服務。2023年,我市聚焦零工群體就業增收和權益保障,科學規劃布局,完善市場功能,實施數字化賦能,持續推動零工市場建設,探索建立“1+6+N”零工市場服務新體系,建設1個市級零工市場、6個縣級零工中心、多個鄉鎮(街道)零工驛站,為農村勞動力、打零工人員等就業創業勞動者就近提供零工信息發布、對接洽談、就業創業培訓、困難零工幫扶等公共就業服務,實現了靈活用工不用愁、零工找活天天有、零工權益有保障的良好局面。
社區是重要的就業“蓄水池”和“穩定器”,蘊藏著豐富的就業創業機會。以實現高質量充分就業為目標,我市組織實施“社區微業·樂業泰山”三年行動,實施微陣地筑壘、微組織筑基、微就業筑夢、微創業筑橋、微培訓筑能“五大工程”,充分挖掘社區就業潛力,拓寬社區就業渠道,推動社區就業全方位擴容提質,實現城鄉居民就近就地就業創業。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我市專門研究出臺“一穩三促”政策措施,城鎮新增就業5.15萬人,公益性崗位新增上崗3.33萬人,均提前超額完成省任務;發放“泰崗貸”穩崗擴崗專項貸款、創業擔保貸款18.77億元,惠及企業1392家;圍繞新型工業化強市建設,持續深化人才引育創新,優化人才發展生態,著力打造人才集聚“新高地”;啟動“登高望遠選擇泰安”書記、縣長高校行專項行動,開展促進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攻堅行動,共引進海外人才151人、青年人才2.85萬余人來泰就業創業;落實人才政策“加強版”,為3706名青年人才申報生活和購房補貼4196.86萬元;加強高技能人才培養,7人獲評“齊魯首席技師”,新增高技能人才8240人。
從群眾“跑腿”到數據“跑路”。2023年,我市聚焦深化“放管服”改革,積極推進社保經辦數字化轉型,實現社保經辦零死角、零跑腿、零打擾、零風險、零容忍、零距離的“六零”服務,在全省率先打造“無證明社保”品牌,并依托大數據共享,不斷優化社保經辦服務,人社窗口業務一律不再要求提交證明材料,實現無證辦事、免申即享、精準服務。
幸福,是病有良藥,老有頤養
國家集采,以量換價,是國家解決群眾“看病貴”難題、減輕群眾看病負擔的重要舉措。
在泰山區省莊衛生院北河西村衛生所,一整個貨架清晰擺放著各類集采藥品,降糖類、降脂類、抗生素類等常用藥一應俱全,價格從幾元到幾十元不等。前來看病、買藥的村民絡繹不絕。
“現在我們不用去醫院,在村里也能買到低價的集采藥品,方便又省錢。”前來買藥的王女士對如今的便利贊不絕口。
為讓更多基層群眾享受政策紅利,解決群眾“購藥難、購藥遠、購藥貴”的問題,2023年以來,我市在深入推進藥品、耗材集中帶量采購制度改革的基礎上,相繼實施“集采藥品進基層”“集采藥品進村衛生室”惠民行動,通過擴大集采藥品覆蓋面,將更多的低價集采藥品送到老百姓身邊,實現集采藥品購藥“零距離”,切實減輕群眾購藥負擔。
“你好,我身體有些不舒服,想預約一下上門測量血壓。”近日,家住岱岳區粥店街道棗行社區的83歲居民李桂芬(化名),通過“小度”撥通了智慧養老管理服務平臺的電話,平臺立即就近為老人派單,進行上門服務。在該社區,124位60歲以上老人依托“小度”聯通智慧養老管理服務平臺,享受到家門口“15分鐘生活圈”的便利,智慧養老管理服務平臺為養老服務插上“數字翅膀”。
養老和醫療服務都是群眾關注的重大民生事業。2023年,我市創新改革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堅持政府主導、社會企業參與、市場導向的原則,整合多方資源,完善以居家為基礎、社區(村)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在原有養老模式下,結合智慧養老,打造居家和社區智慧養老服務站,為老年人提供家庭養老床位、視頻醫生、健康管理、遠程護理、在線助老、緊急救助等服務,實現了服務提供即時化、服務場景可視化、服務全程數據化、服務監督信用化。
近日,我市與全市居家和社區基本養老服務提升行動中標單位進行簽約,意味著我市居家和社區基本養老服務提升行動正式拉開帷幕。該項目是重大民生項目,通過建設家庭養老床位、開展居家上門服務,引導專業化照料護理服務向家庭輻射延伸,項目將惠及我市經濟困難老年人1.2萬余人。
幸福,是幼有善育,學有優教
2023年7月份,在社會各界的期盼中,高標準建設的泰安第三中學新校正式啟用,該校的建設是我市優化主城區教育資源配置的重要舉措。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我市2023年全面啟動了主城區分級辦學體制改革,落實市本級辦普通高中主體責任和義務教育“以縣為主”管理責任,完成了主城區18所中小學校、2750名教師的劃轉,理順了管理體制。同時,高中招生“同城同權”政策充分落實,1.7萬名應屆初中畢業生享受到改革紅利,主城區高中教育更加均衡公平。
一直以來,我市著力破解群眾關心關切的熱點難點問題,努力促進教育事業發展成果更全面、更公平地惠及全市人民。
2023年,我市投資2.76億元,新建改擴建中小學6所、幼兒園10所,投資4.05億元建設72個義務教育學校薄改提升項目,同時實施強鎮筑基行動,建設省、市、縣三級試點鄉鎮44個,覆蓋200余所學校和幼兒園。我市還深化集團化辦學,成立79個教育集團,輻射482所學校,交流干部教師722人次,全市學校覆蓋面超過70%,有效縮小了城鄉教育差距。
如何實現立德樹人是教育事業發展的一項“重要命題”,我市創新實施了思政教育“首課負責制”,全市5.1萬名中小學教師全員參與,60余萬名學生從中受益,構建起了“人人講、科科講、天天講”的思政教育格局。
圍繞提升教育“惠民生”的水平,我市持續完善課后服務、假期托管服務,全市44.4萬名學生受益,切實減輕家長教育壓力;建成泰安市學校食品安全管理平臺,對食材配送、食品安全全流程實時監管,還投資1251萬元建設食堂提升項目25個,108所無食堂的學校全部實行配餐,10余萬名學生受益,讓全市學生吃上廉價放心餐。
幸福,是道路暢通,開門見綠
對廣大群眾來說,幸福其實很簡單,是四通八達、暢通無阻的交通路網,是那推窗見綠、茶余飯后休閑健身的“家門口公園”,也是讓“方便”更方便的潔凈公廁。
方寸之間有天地,細微之處見乾坤。路網、游園、公廁雖小,裝的卻是百姓的小日子,城市的大格局。我市全力推進2023年市政道路基礎設施更新項目和泰城街角游園改造完善、口袋公園新建項目建設,改造提升東岳大街(溫泉路—天燭峰路)、溫泉路(岱宗大街—靈山大街)、靈山大街(龍潭路校場街)3條道路基礎設施;文化藝術中心東游園、舊鎮游園、龍潭路水系游園、貨場路北園等12處公游園;泰山大街與迎勝路東北角、長城西路(原貨場路)等7座公廁。目前,所有工程項目全部完工。
我市通過路口“微改造”,解決了一批市民日常出行的“堵點”“痛點”,探索出一條城市基礎設施存量改造“花小錢辦大事”的路子,得到了市民的一致稱贊。“原有的路口有綠化帶阻隔,得往西繞行折返才能進入泮河東路,非常不方便?,F在不但能直接拐到泮河東路了,路也比原來好走了,給在附近住的人解決了難題。”家住恒大翡翠華庭的市民顧先生說。
舊路“吃進去”、新路“吐出來”,夜間單車道施工、白天正常通行……為了讓市政道路不“添堵”,群眾內心變“通暢”,我市采用“一路一策”的方式,創新引進熱再生施工工藝,最大限度地減少道路維修給群眾出行帶來的影響,讓施工過程既省時便捷又綠色節能。
公游園新建改造完善項目在設計、建設上另辟蹊徑,將“文旅融合”貫穿其中,以獨樹一幟的泰山泉文化、引領方向的紅色文化、積極向上的民族團結文化賦予公游園別具一格的“泰安式表達”。
從生活冷暖到樂業安居,從就業服務到教育醫療,從道路通行到城區綠化……樁樁民生實事,于貼心處落地,于細微處見情。每個問題、每項所需都是行動的號角,都是實干的召喚。邁上新征程,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泰安將持續為民生“加碼”、為生活“加溫”、為發展“加速”,讓和諧幸福的滋味越來越悠長。
【記者 楊文潔 董文一 楊麗寧 審核 王天姿】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