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中文字幕蜜臀,中文字幕无码人妻波多野结衣,亚洲va欧美va人人爽,亚洲人成在线网站

首頁 > 首頁 > 泰山 > 正文
  • 檔案中的泰山④丨金蘭之誼

      編者按:泰山,拔地通天的神圣之山,中國文化的重要象征。一份份來之不易的珍貴檔案,一段段蕩氣回腸的泰山故事。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落實市委重大發展戰略,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助力泰安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市建設,2023年,泰安市檔案館聚焦檔案存史資政育人功能,聯合泰安日報社推出系列微紀錄片及圖文報道《檔案中的泰山》。

      我們將邀您一起探索泰山檔案背后的故事,從中感悟歷久彌新的泰山文化,汲取勇擔新使命,奮進新征程的磅礴力量!

      今日,我們推出了本系列微紀錄片及圖文報道的第四篇——《金蘭之誼》。本篇揭示了北宋《哭守道先生》詩碑于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在泰安徂徠鎮橋溝村一農戶家中重現于世的傳奇歷程,講述了北宋泰山學者、泰山五賢之一石介先生(字守道)與其友人亦即詩碑作者劉概二人的人生及友情故事,還從一個側面展現了北宋仁宗年間、慶歷新政前后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

      

      △石介像

      仗義執言遭貶斥

      這是石介一生中最低落的時刻。北宋景佑二年即公元1035年冬,天色已陰霾數日,北宋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府衙,30歲的南京留守推官石介跪伏于地,正在接受一項來自東京汴梁考課院的人事任免令。隨著公差的宣讀,石介的神色由最初的期待慢慢變為不解,最終又化作落寞與激憤。

      原來,因在應天府政績頗佳,朝廷原本已宣布擢升石介入京擔任御史臺主簿,然而,即將赴任之際,他卻因上書提出加強軍備以防西夏入侵、廢除五代時期舊有不良習氣等主張而觸怒朝中守舊派。在守舊派讒言毀謗下,朝廷決定不再提拔石介,而將他降職為從八品小官鎮南掌書記。

      

      △徂徠山獨秀峰下徂徠書院故址

      清代散文家姚鼐《登泰山記》中,有“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徠如畫”的句子。徂徠山,位于泰山東南一望之地,是泰山姊妹山,風光秀美,底蘊深厚。北宋早期,徂徠山腳下今泰安市徂徠鎮一帶屬兗州乾封縣。景德二年即公元1005年,石介便出生于此。早年,他師從于當時極富聲望的政治家與學者范仲淹,深受范氏的教育與感染。二十六歲時,石介參加科舉,獲"進士及第",不久后被任命為南京留守推官兼提舉應天府書院。

      

      △徂徠山西北麓石介墓故址

      聲色瑰麗的北宋初年,酒香詩韻似乎沒有盡頭,但石介始終堅信,他的人生擔負著更為宏大的使命。朝廷罷而不召、橫加貶斥,對這位素來抱負非凡的士子,無疑是當頭棒喝,他究竟還能否實現“治國平天下”的遠大政治理想?

      惺惺相惜作《辯謗》

      壯志難酬,石介只得終日寄情山水,將滿腔苦悶與不平化作詩文。這首名為《聞子規》的遣懷詩,正是創作于這個時期。

      我本魯國一男子,少小氣志凌浮云。精誠許國貫白日,有心致主為華勛。位卑身賤難自達,滿腹帝典與皇墳。有時憤懣吐一言,小人謗議已紛紛?!椤堵勛右帯?/p>

      一日午后讀書,他被一部名為《韓吏部傳論》的舊書深深吸引。此書作者名叫劉概,對他的聲名,石介早有耳聞。

      劉概,字孟節,北宋青州府壽光縣人,年紀約長石介四五歲。喜為詩,慷慨有氣節,束發之年便舉進士及第,任青州府推官,不得志,短短數年后便棄官歸隱青州冶源山。

      天圣四年即公元1026年,宋仁宗下詔命各地舉薦賢能,時任青州知府滕綬對隱士劉概的才學甚為賞識,將他列在所有被舉薦者的首位,盡管劉概婉拒出仕,但此事卻依然引發了當地守舊勢力的嫉恨,以至謠言毀謗四起。

      《宋史·石介傳》曾詳盡描寫了石介的性格,說他“樂善疾惡,遇事奮然敢為”。性格剛介耿直、同樣頻遭非議的石介,在閱讀劉概著述時,分明從字里行間讀到了另一個自己。帶著對劉概學識的仰慕、以及對他所遭受污蔑的憤慨不平,石介有感而發,創作了一篇名為《辯謗》的文章,為劉概與滕綬知府辯白鳴冤。

      知吏部之大道,知概之名不虛得,知滕之被謗。噫!吏部之道,二、三百年得劉概伸之;劉概之名,二、三十年得滕公發之;滕公之謗,八、九年得石介明之?!椤掇q謗》

      文章中,石介寫道:通過閱讀這本書,我知道了唐代韓愈先生宣揚的大道,也知道了作者劉概名不虛傳。唉,韓愈先生的大道,在他作古二三百年后得到了劉概的弘揚;劉概的聲名,在他出生二三十年后,得到了滕公的推崇;因滕公舉薦劉概,使二人所受的毀謗冤屈,八九年后,希望我石介能夠幫他們洗清!這正是我寫《辯謗》的原因啊。

      心照神交識劉概

      青州郊外好山好水,劉概時常流連之地。春和景明,他可以自在感受天地美好,吟詩作文、思索人生大道。

      西軒忽見好溪山,如何尚有楚鄉憶。讀書誤人四十年,有時醉把闌干拍?!獎⒏拧陡嵛鬈幾鳌?/p>

      沉吟感懷間,妻子忽攜書信而至。信來自應天府,寄信人自稱鎮南掌書記石介,筆跡雋秀。他在書信中表達了對劉概的仰慕之情,并呈送了自己的文章《辯謗》及詩作一首。

      君曾攬照頭皆雪,我試看書眼亦花;便好結為山伴侶,教他夔益佐勛華?!薄椤对L竹溪呈孟節》

      素昧平生卻仗義鳴冤,且贈詩引為相知,石介來信令劉概感慨萬分,旋即回書應答。同為天涯淪落人,從此二人成為芝蘭之交,尺素往來不絕,相互慰藉勉勵。在彼此心靈照耀下,兩位相知士子未來能否走出陰霾,重燃理想之光?

      失而復得獲宋碑

      泰安市檔案館特藏室設立于2013年,珍藏著6100余件珍貴的檔案文獻。特藏室一角,一塊鐫刻于北宋慶歷年間的碑碣靜靜地目睹著時光輪轉。

      

      △《哭守道先生》詩碑拓片

      據該館保管利用科科長趙靜介紹,這塊碑碣名為《哭守道先生》詩碑,是該館的“鎮館之寶”之一。碑高46厘米,寬58厘米,厚13厘米,碑文采用楷體雕刻,文字共11列。碑文中所提“守道”,是石介表字;而撰文者“青州推官劉子”,正是劉概。

      

      △北宋《哭守道先生》詩碑(視頻截圖)

      自宋代起,詩碑始終立于徂徠山南麓石介墓前。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石介墓地被平毀,墓前包括此碑在內的歷代碑刻也大多佚失,后來,又是何種機緣讓它得以重見天日?這還要歸功于知名泰山學者、泰山學院泰山研究院周郢教授的一雙慧眼。

      

      △北宋《哭守道先生》詩碑細部(視頻截圖)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我在徂徠山查訪金石文物時,于一農戶家中的墻壁上發現了這塊《哭守道先生》詩碑,于是與泰安市檔案館一齊對詩碑進行搶救性保護,并順利征集進館?!碧┥綄W者周郢告知記者。

      

      △周郢講述重新發現《哭守道先生》詩碑過程

      光陰荏苒,石碑無言,11行文字,一首長律,又書寫著石介與劉概兩位摯友此后人生怎樣的悲歡故事?

      作育英才倡革新

      早在景佑二年,30歲的石介便為知名學者孫復出資,在泰山腳下創建了泰山書院。結識劉概后,因母、父相繼離世,石介被依例暫免職權,長期于故鄉丁憂服喪。他又在徂徠山長春嶺建"徂徠書院"開館授徒。由此,石、孫二人正式開創了北宋著名理學流派——“泰山學派”。

      

      △《石徂徠集》

      慶歷二年即1042年夏,石介服除,在范仲淹推薦下,他被朝廷召為國子監直講,旋即,在國家最高講席開啟了轟轟烈烈的古文運動,導致太學大興、生徒暴增。以此,石介又被擢升為太子中允。命運,好似終于向這位不屈的士子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好消息接踵而至。慶歷三年,宋仁宗起用范仲淹、富弼等賢臣,開啟了著名的慶歷新政。對此石介萬分欣喜,認為施展抱負、報效國家的時機終于到來,于是創作《慶歷圣德頌》等大批論著,痛斥守舊勢力,大力倡導革新,并毅然投身改革一線。

      摯友郁亡題悼詩

      怎奈,世間好物不堅牢,彩云易散琉璃碎,因觸犯貴族官僚既得利益,新政遭到強烈阻撓,第二年便匆匆以失敗告終,范仲淹等人紛紛遭貶,石介也成為保守派重點攻擊對象,被貶為濮州通判。未達任所,他便郁郁病逝于家鄉,年僅四十一歲。

      好友劉概聞訊,感傷至極,遂經冶原道出萊蕪,前往奉符(宋大中祥符元年即公元1016年,宋廷改乾封縣為奉符縣),祭拜憑吊石介。劉概沒有想到,他和摯友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見面,竟然會以這種方式達成。一曲肝腸斷,天涯何處覓知音。情之所至,這首《哭守道先生》詩,他幾乎一揮而就。

      路出萊蕪欲有題,感君追古思猶迷。生前謗議風雷擊,死后文章天地齊。萬種夢魂隨我作,百般禽鳥為君啼。孤墳一掩徂山下,汶水年年哭向西?!獎⒏拧犊奘氐老壬?/p>

      詩成,他央人鐫刻成碑,立于老友墓前,起碑那日,恍惚中劉概仿佛看到石介帶著璀璨笑容,在暮春三月的陽光中走來,與自己把酒言歡、共敘情長。還鄉后,劉概歸隱一生,再未出仕。

      開宗立派垂青史

      據泰山學者周郢介紹,近年來,隨著書院文化的復興,人們對歷史上的書院也備受關注。而作為泰山書院與徂徠書院的開山宗師,泰山文化的傳承弘揚者,石介也成為學術研究的熱點。近年來,《石徂徠集》整理本不斷問世,研究石介與泰山學派的著作也在不斷出版。這塊劉概痛悼石介的詩碑,是后人了解石介最直接的實物檔案,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它為泰山學派以及石介生平研究提供了新的線索,今后必將受到研究者們更加密切的關注。

      清代《泰安縣志》載:“泰安舊稱淳樸,士習孫、石遺風,多好經術,重氣節?!笔榈纳m如流星般一閃即逝,但他生前所創建的泰山書院與徂徠書院,卻桃李滿園,為泱泱華夏培養了無數優秀人才。弟子們或聚徒講學,或積極參政,或獨善其身,泰山學派的精神與風范就這樣薪火接續、傳承至今。而作為開一代風氣之先的知名泰山學者,石介也在后世被奉入“泰山五賢祠”,供歷代瞻仰。

      記者: 劉暢 通訊員: 趙靜 高松 審核: 王天姿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

    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舉報電話:12377 舉報郵箱:jubao@12377.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魯公網安備 370902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