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中文字幕蜜臀,中文字幕无码人妻波多野结衣,亚洲va欧美va人人爽,亚洲人成在线网站

  • 文青·侃侃而譚丨李家兄弟

      □譚踐

      有一年,村里來了一個人,在村子西南角落一間只有一扇小窗的土屋子安頓下來。土屋子里馬上跑出兩個男孩,一前一后追著玩兒,又惹來了鄰居家幾個孩子。很快,大家嘻嘻哈哈打鬧成一團,成了以后的玩伴。

       沒人知道這個人的名字,只知道他姓李,就都叫他老李。他的兩個兒子,一大一小,大的叫大李,小的叫小李。后來,有人在倆孩子名字后邊多加了一個“子”,變成了大李子、小李子,叫起來格外親近。

       從那,村子里有了李姓。

       老李是能工巧匠,集瓦匠、木匠工藝于一身,還會扎彩。種地之余,他天天東家西家地忙活,不要工錢,只吃主家一頓飯。飯也簡單,主家吃啥他吃啥,頂多加一個蔥花煎雞蛋。忙完活計,主家會到小店里打一壺酒。老李不喝酒,都叫主家喝了,老臉卻紅光滿面,倒像他喝醉了似的。每晚,老李心滿意足地回家,關上大門,誰也不知道他在家里忙活啥。

       后來,村人發現,老李的土屋子翻了新,一扇窗變成了兩扇,木窗欞變成了玻璃窗,草屋頂變成灰色小瓦,土墻四角青磚到頂,磚縫用白灰抹得錯落有致,鮮明耀眼。村人又發現,老李的兩個兒子,個子都有檀條高了。不久,兄弟倆都娶了本村姑娘,老李家的院子紅火起來了。一棵大杏樹探出院墻,春天花滿枝,秋天果累累,孩子們拿著長桿亂投,打下杏子裝到口袋或填到嘴里。老李從沒惱過,大李和小李也不惱,兩個媳婦也不惱,有時還從院子里走出來,幫著孩子們打。大家都說,老李家是真真“杏樹”啊!樹,在我們村里讀作“fu”,杏樹就是幸福。

       老李干不動活的時候,大李帶著媳婦從村里消失了,到底去了哪里呢?有人說關外,有人說東北,其實是沈陽。小李接替老李,成了木匠、瓦匠,像老李一樣,忙東忙西,仍舊不要報酬,只吃主家一頓飯。待遇一樣,小李的技藝卻超過了老李,家常活兒自不必說,這里單說說他拿手的“偷梁換柱”——有位村人堂屋大梁斷裂,眼看就要墻倒屋塌,小李來了一看,將大梁上支撐二梁的兩根插手用粗麻繩摽緊,使其牢牢固定,然后將斷梁取下,換上新梁。主人心驚膽戰,小李從容不迫,最后皆大歡喜。此藝看似簡單,卻少有人敢用,據說里面隱藏著“公式”和“定理”,非常人所能理解和掌握。此外,小李還有一項“絕活”——擅雕墓中香堂。那香堂亭臺樓閣、雕梁畫柱、氣象森嚴,原料只是普通青磚和各色顏料。干這活時,小李穿著一件大衣,下到墓中,用大衣遮住活計,待上來時,香堂已雕就。眾人只管叫好,誰也搞不清個中究竟,曾有多人提出拜師學藝,小李堅拒。有人問,你這手藝又不掙錢,為啥藏著捂著?小李不答,以致該手藝在我村失傳。

       小李在村里轉來轉去,人們不免想起大李,漸漸地,關于大李的消息多了起來,都是我村闖關東到沈陽的人傳說的。有一年,去了十幾個人,其中有我大爺。大爺后來告訴我,他們剛過去,人生地不熟,便都投奔了大李。大李一家幾口人,本就住得緊巴,他們去了,就更緊巴了,有時一張床上,豎躺著七八個人。大李家管吃管喝管住,直到大家找到活計。如此,大李家成了我村的“沈陽接待站”,不論親疏遠近,誰要闖蕩沈陽,都去他家“報到”。

       現在,老李、大李、小李都已作古。上年紀的村民仍不時提起他們。他們的后代早已開枝散葉,成了村里的一支旺族。

      作者簡介>>>

      

      譚踐,1965年10月生于山東新泰鄉村,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山東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山東省作協全委會委員、泰安市作家協會主席,著有詩歌、長篇報告文學、散文、文學評論等共200余萬字,曾獲東岳文藝獎、山東“五一”文化獎、泰山文藝獎等。

      責編/楊楠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

    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舉報電話:12377 舉報郵箱:jubao@12377.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魯公網安備 370902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