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科普丨警惕自傷的孩子
泰安市精神病醫院 劉英豹
非自殺性自傷(non-suicidalself-injury,NSSI)是指個體出現不被社會認可,無明顯自殺意圖,在意識層面故意傷害自己的身體,且不會造成致命危險的一系列的反復、故意、直接、多樣的行為表現。該行為多見于青少年人群,且呈逐年增加的趨勢。
哪些原因可能導致NSSI?
社會環境因素:早年不良的創傷,形成的不安全依戀模式,不良的父母養育方式,不和諧的家庭關系,再加上青少年的身心發育尚不成熟,人格發展不健全,都是導致出現自傷的刺激因素。青少年遇到學習壓力過大等負性生活事件時,容易產生抑郁、焦慮、沮喪、憤怒等情緒,從而增加發生NSSI的風險。個體因素:相關研究顯示影響一個人情緒共情能力高低的變量中,大部分都可以被遺傳基因解釋,意思是說,每個人對于情緒的敏感性可能是天生的,當然也會受到環境的影響而發生變化。對情緒敏感性較高的人在面對應激事件時,會表現出更強的生理反應,而這些反應常常都是消極的影響。非自殺性自傷行為的產生不僅僅是某一因素導致的,往往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一旦發現NSSI,需要如何應對?
家長如果發現孩子有自傷行為,應該冷靜面對,與孩子耐心進行溝通,不要一味責備孩子,更不要激化矛盾,否則可能會適得其反。正向的親子關系可以產生正面的影響,在傾聽孩子內心的想法時,幫助他們應對情緒而非糾正他們的想法。在學校時,老師若發現學生有可疑傷口和異常表現時,需要積極關注,以尊重傾聽理解為主,或尋求學校心理老師的幫助,與家長進行溝通,及時干預。情況如果比較嚴重,需要及時就醫,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醫生會針對NSSI進行臨床評估,包括評估行為的方法、發生頻率,行為的發作特點,行為的功能動機以及持續的時間,是否伴隨其他精神科疾病診斷的同時存在以及家庭支持系統的影響等。綜合考慮以上因素對于患者的影響,以便治療方案的制定與實施。
在充分評估后專業人員會相應地給予以下治療方式:心理治療,心理治療流派比較多,由于目前大樣本的相關研究還比較少,我們可以根據患者的評估情況,選取適宜患者接受的心理治療方式,目前臨床中常見的心理治療方式包括辯證行為治療(DBT)、認知行為治療(CBT)、人際心理治療等。藥物治療,有相關研究顯示,某些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對部分患者有效。物理治療,在心理治療聯合藥物治療無效的情況下,可考慮物理治療。主要包括電休克治療、電針治療、重復經顱磁刺激、中醫針灸等,需要在專業醫生的指導和建議下進行。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