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報熱點 | 揮灑新型工業巨椽 點睛泰汶發展宏圖——2023年泰安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回眸系列報道之經濟篇
編者按:時光無形,卻見證了所有。2023年,極不平凡、極不尋常。
這一年,重大項目擂響戰鼓、重點工程開足馬力、創新活力加速涌動……泰安市邁入全面建設新型工業化強市、奮力推進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這一年,我們全面落實黃河重大國家戰略,搶抓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重大機遇,產業轉型加速推進,文旅產業融合蹄疾步穩,民生紅利漸次釋放。為全面展現泰安這一年各項重點亮點工作,今日起,泰安日報推出2023年泰安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回眸系列報道,帶領大家在回望中堅定信心,在回望中走向未來。

?
泰安日報社·中華泰山網訊(記者秦浩 王玉 畢鳳玲 審核 王天姿)如果把泰安發展看作一幅畫卷,工業則是不可或缺的一抹重要底色。千兆瓦級鹽穴儲能產業基地項目、山能泰安港新能源數字陸港產業園項目、泰安二期抽水蓄能電站項目……12月23日至25日,2023年下半年全市重點項目集中觀摩大比拼舉行,一個個遍布全市、潛力十足的重點項目,彰顯出泰安工業發展的旺盛活力。
近年來,我市將新型工業化強市建設作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斷在強項目、穩經濟、促發展上展思路、下苦功、謀實干,特別是在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數字化轉型升級、綠色低碳建設方面卓有成效,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藍圖正被一筆筆繪就得五彩斑斕。
動能轉換
新能源產業駛入“快車道”
涂布、輥壓、分切、卷繞、注液……在山東圣陽鋰科新能源有限公司,經過一道道工序,一塊塊圓柱鋰電池被生產出來。“我們的產品全部為自主研發,圓柱鋰電池具有高倍率、高容量、高安全性、低阻抗、低溫性能優異、長循環壽命特點,可實現15℃以上放電持續循環使用,同時解決了0℃充放電循環安全問題,充分滿足了大功率設備的放電要求,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據了解,圣陽股份年產4GW圓柱鋰電池項目已入選2023年省新舊動能轉換優選項目。
綠色是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新能源產業鋰電產業的迅猛發展是我市新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生動注腳。當前,我市正著力建設“泰山鋰谷”,鋰電相關企業達到了30家,產值達到百億級規模,初步形成了“鋰鹽加工——正負極材料——輔材生產——電池組裝——廢舊電池回收利用”全生命周期的鋰電產業鏈條。
追光逐日,熠熠生輝的光伏板成為冬日暖陽下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我市把集中式、分布式光伏“雙輪驅動”作為推動新能源發電的重中之重,正在建設集中式光伏項目8個,主要利用廢棄土地、荒山坡灘、非耕地農用地等區域,總裝機容量56萬千瓦,目前累計完成投資18.54億元。我市加快推動分布式光伏發展,在工業和建筑領域的分布式光伏應用廣泛,截至11月底,工商業分布式光伏約2000個,裝機約達到50萬千瓦;全市分布式光伏累計53903戶、186萬千瓦,同比增長39.3%。
加快低碳轉型,支撐綠色發展,我市還著力打造千萬千瓦級儲能之都,初步形成了以抽水蓄能、鹽穴儲能儲氣、電化學儲能為主,以制氫儲能、儲熱儲冷等為輔的新型多元儲能體系。當前,我市已經建成國內首臺套10MW鹽穴壓縮空氣儲能電站,在建和近期開工的壓縮空氣儲能項目3個,裝機容量120萬千瓦,預計到2030年全市鹽穴儲能規模將達到300萬千瓦。
一項項數據印證了我市新能源產業發展駛入快車道。截至11月底,新能源裝機容量達到490.16萬千瓦,占電力裝機的比重達到56.1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3.9個百分點;新能源累計發電62.2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1.67%,占總發電量的33.3%。其中,光伏發電量33.2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8.09%;生物質和垃圾發電量11.0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0.31%;儲能裝機104.35萬千瓦,發電量8.83億千瓦時。
轉型升級
企業發展迎來“數字藍海”
數字經濟是一片新藍海,是時代的前沿,也深刻影響著泰安的未來。為助力企業跟上時代發展,我市數字經濟發展全面提速,以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為方向,加快實施“培基、固本、強鏈、育群”工程,分級分類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改造。
在肥城市首農集團功能糖制備產業園內,阿洛酮糖、低聚異麥芽糖等產品從生產線上源源不斷制造出來,智能化、高效率是車間改造后最大的特點。據了解,山東福寬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是北京首農食品集團旗下的全資子公司。近年來,福寬生物不斷拉伸產業鏈條,抓住數字化轉型和智能改造的契機,投資8億元新上功能糖制備產業園項目,建設15萬噸低聚異麥芽糖生產線,將原F42果糖生產線改造升級為20萬噸F55果糖生產線,并配套建設成品庫等設施,總建筑面積達到4.2萬平方米。建成后,福寬生物將成為全國重要的功能糖產業發展先導區。
今年以來,我市堅持“點、鏈、面”創新協同,突出產業鏈技改提級和重大技改項目推進兩大重點,建立分層包保機制、做優政策服務牽引、打造全生命周期服務,全力以赴推動工業技改投資和制造業技改投資持續保持高速增長。今年1至11月份,全市工業技改投資同比增長13%,高于全省2.4個百分點,居全省第2位;完成制造業技改投資同比增長20.9%,高于全省13.6個百分點,居全省第1位。
在數字經濟方面,我市突出企業轉型主體地位,聚焦差異化需求,深入開展“十百千數字賦能”“共性場景復制推廣”兩大行動。如今,我市形成十企領航示范、百企裂變倍增、千企數字賦能的轉型格局;創建國家級融合發展及工業互聯網試點示范項目6個、國家級智能制造示范工廠揭榜單位3家;培育省級及以上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制造場景69個。今年以來,我市112家企業入選省首批數字經濟“晨星工廠”培育庫,數量位列全省第5位;4家園區入選省級數字經濟園區,2家園區獲評省數字經濟“晨星工廠”試點園區,2個縣(市、區)入選省級“晨星工廠”試點縣,數量并列全省第1位。
生態優先
發展沿途遍布“綠色足跡”
綠色低碳是新時代發展的重要主題。去年8月,國務院印發《關于支持山東深化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意見》,賦予山東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重大使命。
我市深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謀劃推進,在產業升級、科技創新、能源轉型、綠色發展等方面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實現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強勢開局。全市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我市為實現碳達峰,印發《泰安市碳達峰工作方案》,實施碳達峰“十大工程”,構建市級層面“1+N”政策體系,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一方面,我市加強生態系統保護修復,成功打造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第一個無漁業養殖湖區,東平湖水質穩定保持在Ш類水標準以上,局部達到Ⅱ類水標準以上;總投資166.4億元的泰山區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績效目標全部完成,為全省乃至全國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提供了“泰山經驗”;投資4250萬元實施濕地生態修復工程,大汶河流域濕地保護率從34.8%提升到58%。另一方面,我市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實施新一輪“四減四增”三年行動,嚴格落實能耗、煤耗減量替代,重點領域綠色低碳發展穩步推進。今年1至11月份,城鎮新增綠色建筑747.01萬平方米,占城鎮新建民用建筑比例達100%;新開工裝配式建筑213.1萬平方米,占新建民用建筑比例達45.61%。1至11月份,零售類值中,新能源汽車零售額為13.2億元。全域垃圾分類深入推進,全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中心城區生活垃圾設施覆蓋率達100%,回收利用率達到36%以上。
以工業之筆,繪就發展宏圖;以實干為先,彰顯時代精彩。新型工業化強市戰略吹響發展的號角,泰安將始終以堅定不移的鏗鏘步伐,錨定時代的風向標,持續繪就業興、市強、民樂的發展宏圖。
?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