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中文字幕蜜臀,中文字幕无码人妻波多野结衣,亚洲va欧美va人人爽,亚洲人成在线网站

首頁 > 實時新聞 > 正文
  • 土地高標準 生產高科技 產品高質量——解碼山東農業發展新圖景

      齊魯沃野間,一幅農業發展新圖景徐徐展開——整齊劃一的高標準農田上,冬季田間管理正忙碌進行,數字孿生灌區、智能玻璃溫室等為多元化食物供給積蓄力量;陸地與海洋之間,高科技生產方式為畜牧、漁業養殖注入“智慧”基因;長途運輸、漂洋過海,高標準管理出的“魯字號”高品質農產品競相占據貨架餐桌……近年來,鑄就全國首個農業產值過萬億元強省的山東省堅定扛牢農業大省責任擔當,譜寫“全國農業看山東”的時代新篇章。

      高標準建設夯實農產品生產基礎

      初冬時節,魯北平原,翠綠的麥苗鋪展在平整的土地上。“小麥冬天長根,春天長身,噴施葉面肥能促進根系生長。”德州市臨邑縣翟家鎮,“糧王”段希林正組織機手操作無人機噴施葉面肥。

      11月13日,德州市噸半糧生產能力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2023年度全市糧王的通報》,段希林以小麥畝產804.58公斤、玉米畝產1163.92公斤,兩季畝產合計1968.5公斤的“成績”榮獲全市總“糧王”。

      “你不糊弄地皮,地皮就不糊弄肚皮。”段希林說,設施設備齊全、平整的高標準農田,配合農業專家及時指導,滴灌、水肥一體化等技術,是糧食高產的秘訣。

      2021年秋種開始,德州市正式啟動“噸半糧”生產能力建設,高標準農田建設是鞏固和提高糧食生產能力的關鍵舉措。段希林所在的翟家鎮是農業強鎮,下轄的5.03萬畝耕地已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

      農業大省山東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整縣推進,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7456.7萬畝,連續3年獲得國務院激勵獎勵,糧食總產量連續9年穩定在千億斤以上、連續3年穩定在1100億斤以上。其中,沿黃地區高標準農田面積達4800萬畝,占全省64%;劃定糧食生產功能區3478萬畝,占全省66.3%,糧食生產基礎更加穩固。

      農田建設標準高了,灌溉能力也在同步提升。位山灌區是山東省最大灌區,也是黃河第二大灌區,承擔著聊城65%耕地面積的農業灌溉任務,數字孿生灌區建設正在為糧食生產注入新活力。在位山灌區智慧調度中心,巨幅液晶顯示屏上,灌區地形地貌、渠系、閘站等分布一目了然,各類引水、供水、泥沙等數據圖表、線條動態呈現,科技感十足。

      “灌區的數字孿生平臺,不僅可以實時監控各渠系、閘站的水位、流量等數據,還能對灌區干渠系統輸配水過程進行場景化動態模擬,實現配水調度預演可視化。”灌區管理服務中心信息化科工作人員梁以昌一邊介紹,一邊操作預演界面,只見藍色的“河水”在屏幕上的“渠道”中緩緩流動,“通過平臺,可以精準查看預演水流的時間、流量等數據,系統還能通過衛星遙感分析驗證灌溉進度和面積,及時修正模型參數,提高水資源的集約高效利用水平。”

      向設施栽培要果蔬、向規模養殖要肉蛋奶、向海洋牧場要水產品……作為農業第一大省,山東形成了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農業總產值去年突破1.2萬億。2022年,全省蔬菜、肉蛋奶總產穩居全國首位,分別占全國的1/9、1/10;水果、水產品總產均居全國第二,分別占全國的1/10、1/8。

      陸海統籌為種養注入科技“智慧”基因

      走進聊城陽谷縣郭屯鎮郭屯社區的倍爾康智慧奶牛養殖場,只見三排標準化牛舍干干凈凈,奶牛或埋頭吃草,或躺臥休息,或悠閑散步,工作人員卻寥寥無幾。

      “傳統養殖方式,主要通過人工觀察奶牛的生長狀態。現在牛場引進國際領先的牧場生產設備、信息化管理平臺,飼草處理設備以及智能牧場管理系統,不需要太多人力。”工作人員劉凱說,智慧牧場實現了機器人擠奶、自動化飼喂、機器人喂養哺乳犢牛、智能化數字化管理,機器人替代牧場工作人員,針對全群、全牛只實現24小時的照料,飼喂、保健、繁育、產奶全程信息化管控、智能化運營,有效提升牧場運營效益和信息化、智能程度。

      從泰山之巔到黃渤海之濱,從田間勞作到耕海牧漁,從蔬菜種植到肉蛋奶禽……越來越多的齊魯新農人用上了物聯網技術、智能化裝備,農業生產盡顯“科技范兒”。

      昌邑大棚里,蔬菜茁壯成長,而菜農可以悠閑地躺在家里,光照、溫濕度、水肥澆灌等指標監控和操作全在手機上完成。沂源蘋果園里,數字化應用場景提供數據采集、種植指導、病蟲害防治、質量溯源等服務,幫助果農對水果的糖度、硬度、色澤等實現調控。

      山東加快現代農業技術瓶頸攻關,突破了一批核心技術,培育的玉米、小麥、大豆、馬鈴薯等作物品種多次刷新全國高產紀錄,山東省農科院研發的小麥高效多基因編輯體系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益生909小型白羽肉雞”打破國外品種壟斷,山東農業大學在全球首次找到并克隆抗赤霉病關鍵基因。

      如今,山東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已達66.32%。有了科技加持,從糧食安全到食物安全,山東推動食物供給由單一生產向多元供給轉變,“大食物觀”內涵更加豐富。

      山東半島附近的深海中,矗立著一座座巨大的“藍色糧倉”,只需數人操控,便可實現智能運行。目前,山東全省共有67個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占全國39.6%。

      從高處俯瞰煙臺市萊山區漁人碼頭海域,“耕海1號”一期和二期平臺以棧橋圍欄相連,似一條璀璨奪目的寶石項鏈鑲嵌在蔚藍的大海上。工作人員于子然說,漁場配備了自動投喂、環境監測、5G通信等系統,以及無人船、水下巡檢機器人等世界領先設備,已實現自動化、智能化生態養殖。每年可養殖20萬尾,年產約15萬公斤。

      作為一種全新的耕海牧漁方式,融合漁業養殖、海上觀光、休閑垂釣、餐飲住宿、科研科普等功能于一體的海洋牧場綜合體已在山東沿海多地投入運營。曾經“腥臭”的水產養殖業被賦予更多意義和更多功能。

      “耕海1號”一期主要是智慧養殖,二期用來住宿餐飲娛樂。“吹著海風,吃著自己剛釣上來的魚,從牧場到餐廳零距離,別有一番滋味。”不少游客感嘆。

      擦亮“魯字號”高品質農產品金字招牌

      齊魯大地上的花卉,搖曳著菏澤牡丹的國色天香、平陰玫瑰的熱烈張揚、青州蝴蝶蘭的清新淡雅;海岱之間的蘋果,唇齒間透著煙臺紅富士的清香甘甜,“沂源紅”的質脆多汁,五蓮國光的酸甜脆爽……

      處于北緯37°黃金緯度線上,既挽黃河又擁黃渤海,山東獨特的區位優勢、氣候條件和地形地貌,為農牧漁業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無論是農業栽培植物、飼養畜禽還是漁湖海產品都十分豐富,糧菜果、肉蛋奶、水產品等產量均居全國前列,“米袋子”“菜籃子”“果盤子”“魚簍子”等美譽不一而足。

      好品質既有“天幫忙”,更在“人努力”。山東瀏園生態農業股份有限公司每年把1000噸羊糞、100噸黃豆等有機肥料撒進地里,不用一粒化肥,不打一滴農藥,只為泡出一杯有機“日照綠茶”;山東紐瀾地何牛食品有限公司在飼養過程中,讓每一頭牛聽音樂、喝啤酒、睡軟床、享按摩,最終把“高青黑牛”端上國家級宴會餐桌。

      據山東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山東始終把“舌尖上的安全”放在首位,全域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建設,目前,有包括濰坊、青島在內的4個市、18個縣已被農業農村部命名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市、縣,主要農產品監測合格率常年穩定在97%以上。

      質量要穩,標準先行。在山東,小到一根蔥、一塊姜、一個蘋果,都是標準化生產的結果。在全國重要的設施蔬菜生產基地壽光,當地推行生產標準、技術服務、農資供應、質量檢測、包裝標識、品牌銷售“六統一”標準化管理,建設了一批現代化高端園區,輻射帶動80%以上農戶進入標準化生產時代。

      山東突出標準化生產,已累計制定農業標準規程2700多項,認定了1500多個省級農業標準化生產基地,基本實現主要“菜籃子”產品有標可依。

      先有品質,再成品牌。一個西瓜賣100元,即便如此仍供不應求。產自濰坊市寒亭區固堤街道的西瓜以“郭牌”為品牌闖出了市場。負責人由守昌說:“每株藤蔓都有檔案,每個西瓜都有編號。我們保證一蔓一瓜,只售頭茬瓜,不使用激素類物質,施用自制有機肥料,確保了西瓜最原始的口感。”

      品牌建設成為山東農產品高質量發展的必經之路。2022年以來,農業農村部公布了兩批農業品牌精品培育名單,山東共有16個品牌上榜,連續兩年位居全國第一。目前山東已培育省知名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81個、企業品牌700個,綠色、有機、地理標志農產品4500多個。

      好產品換來大市場。山東眾多農產品不只享譽全國,甚至早已“名聲在外”。青島大白菜是韓國泡菜的主要原材料,萊蕪生姜是日本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調味品,壽光西紅柿走出國門在俄羅斯大受歡迎……“魯字號”農產品漂洋過海,出口額連續24年位列全國第一位,豐富全球餐桌。(記者 楊守勇 葉婧 陳國峰 邵琨)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

    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舉報電話:12377 舉報郵箱:jubao@12377.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魯公網安備 370902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