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觀察丨圖書市集靠什么突圍
在紙質閱讀式微的今天,實體書店的生意早已大不如前,很多還掙扎在存續邊緣,同樣走線下實體銷售——
圖書市集靠什么突圍
□本報記者 李夢馨
不知從何時起,圖書市集逐漸流行起來。在各個城市隔三差五擺起來的圖書市集,逐漸生長為一道獨特的風景。圖書市集的通俗解釋就是擺攤賣書,只不過比起以往的書攤,市集上賣書的可能是書店員工、圖書編輯甚至就是原作者;圖書市集的重點是賣書,也不只是賣書。
在紙質閱讀式微的今天,實體書店的生意早已大不如前,很多還掙扎在存續邊緣。同樣走線下實體銷售的圖書市集究竟依靠什么突圍?
“濃縮的書市”“小型的書博會”
圖書市集看似是如今流行的市集文化下的產物,但細究其前身,大家對它并不陌生。向前溯源,傳統書市的盛況仍在眼前;向外放眼,世界各地的圖書市集早已扎根生長。圖書市集便像是寄身于傳統書市基礎上并汲取市集文化所長而成的變體。
過去的書市多在大型公園舉辦,在某處固定的角落設置,一般沒有時令限制,持續時間較長。不管是新書售賣,還是二手書交易,都有著相較于實體書店更明顯的價格優勢。濟南中山公園的舊書市場,算是一個傳統書市的遺留代表。在舊書市場,書籍一般不會嚴格地分門別類,而是隨心所欲地排布,從一堆擺放凌亂的書中,淘到一本尋覓已久的絕版書,這是逛傳統書市所帶來的最大樂趣。
圖書市集則一般設在人流量比較大的網紅文創園,店家、作家、編輯齊上陣,賣書的同時與讀者進行面對面交流。相較于傳統書市的圖書全但稍顯雜亂,經過精挑細選、分門別類好的圖書與設計精巧的文創產品擺放在一起,主打“小而精”,難怪很多人用“濃縮的書市”“小型的書博會”來形容它。
在全世界范圍內,已經出現巴黎塞納河邊“十里書市”、倫敦滑鐵盧橋下的南岸舊書市集、美國馬里蘭州肯辛頓的街頭書市、西班牙馬德里的莫亞諾斜坡書市等代表性圖書市集品牌,這些圖書市集已經融入城市發展,成為重要的文化景觀。
在國內,圖書市集雖然興起的時間不算長,但眼下已經顯示出雨后春筍遍地生長的態勢。光今年一年,全國各地就先后舉辦了郎園2023北京圖書市集、做書圖書市集、地壇書市、上海書展“淘書樂·櫻花谷舊書市集”、美好書店節、“北京中軸線·舊書市集”等圖書市集。目前圖書市集雖然主要集中在一線城市,但其成長非常值得期待。
賣書,又不只是賣書
圖書市集的熱鬧,在整體冷清的實體書市場中顯得不那么平常。畢竟,線下逛攤買書,總不如線上網購方便。部分讀者坦言,這很容易讓人產生實體書受歡迎的錯覺。從銷售額上看,數據似乎也能大致佐證這一體感。據公開資料顯示,今年春季的北京圖書市集兩天半時間就售空3萬張門票,銷售圖書金額近1000萬元。圖書市集帶來的經濟效益不可忽視。
然而,一旦剖析開來,就會發現數字背后的虛假繁榮。據光明日報報道,有出版社表示,一場市集下來,實洋約在千元到幾萬元不等。如果把參加市集的各項人力物力時間成本計算起來,圖書市集產生的凈利潤其實非常有限,在圖書銷售總額中也只是九牛一毛。
在實體行業整體萎靡不振的大環境下,圖書市集的紅火似乎只是表象而已。圖書市集是否就真的徒有其表呢?在市集文化的流行趨勢下,從傳統書市脫胎而來的圖書市集,似乎檔次大大提升,但歸根結底走的還是傳統的線下實體銷售的路子。因此,用銷量去評估其經濟效益,是繞不開的環節。但僅僅從銷售情況來評估圖書市集的價值,顯得過于片面單一。
圖書市集,雖然是沖著賣書去的,但銷售場景遠遠不局限于市集一處空間。脫離了單一的銷售功能的圖書市集,實現了華麗蛻變。我們已經不能再用傳統書市的眼光去打量圖書市集。在擺攤賣書之外,圖書市集向讀者敞開了更多功能。作為文化場景和閱讀空間的圖書市集,帶來的非經濟效益難以評估和量化,這對紙質閱讀的存續來說,有著更長遠的意義和價值。
為閱讀而存在的圖書市集
拋開賣書這一基本功能,圖書市集承載了更多內容。立足于傳統出版業,不定期舉行的圖書市集是向讀者定期推介圖書的重要機遇,其宣傳作用是遠遠超過具體的銷售數字的。
圖書市集還是展示城市文化的一扇窗口。今年10月在蘇州河畔舉辦的2023上海書展“淘書樂·櫻花谷舊書市集”,就推出了近150種上海主題的特價好書,如《上海字記》《上海年輪》《上海,那些年的城市記憶》等。此外,還特別設置了“上海之窗”打卡點,根據《上海畫報》封面圖《上海之窗》設計而成,打開的窗口正對上海大廈和乍浦路橋。城市文化是隨處可見的符號,逛圖書市集,亦是感受海派文化的一種方式。
為了實現控制人數和增加收入的雙重目的,不少圖書市集采用收取門票的方式提高門檻??梢姡c門票經濟相結合的圖書市集,走的是塑造新的文化景點的路子。除了常見的書攤之外,沙龍、講座、脫口秀、展覽、文創等活動也是圖書市集的??汀9鋱D書市集,能一站式享受多種文化體驗。
再進一步看,代入時下流行的Citywalk視角,就會發現圖書市集不光是多元文化消費場所那么簡單。就在今年,闊別十年的北京地壇書市回歸,讓一眾愛書人興奮不已。地壇書市特有的文化氣質,讓它脫離了一般書市的地位,成為一項不可忽視的文化地標。據了解,今年地壇書市舉辦期間,不僅沒有額外收費,還免除了原本的入園門票。為了書市而來的讀者,帶熱了地壇公園這個不算熱門的景點。
如果與附近的雍和宮、孔廟、國子監、五道營胡同等聯系起來看,作為文化地標的地壇書市,還擁有不小的文旅發展潛力。有媒體評論員認為,如果找準文旅發展的脈搏,暢通相關機制,為文化消費群體提供便捷的“一站式”服務,地壇書市的未來有著無窮的想象空間。
從紙質閱讀出發的圖書市集,已經蹚出了一條不局限于紙質閱讀的路子,但又萬變不離其宗,不管是宣傳圖書、城市文化,還是經營文化消費場所或文化景點,都是為了讓紙質閱讀回歸日常生活。為了買書而走進圖書市集也好,為了游玩順帶感受紙質閱讀魅力也罷,只要讓人們意識到紙質閱讀在今天仍有存在的必要,就是圖書市集存在的意義。
責編:劉美顯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