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中文字幕蜜臀,中文字幕无码人妻波多野结衣,亚洲va欧美va人人爽,亚洲人成在线网站

  • 濟南的一個新目標,文化的春天來了!

      一

      濟南明確一個新的奮斗目標。

      在昨天(12月12日)召開的全市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上,濟南提出,奮力推進文化強市建設,打造世界泉水之都、文化旅游名城。

      建設文化強市,是眾多濟南“老師兒”長期以來的共同呼聲。

      這樣的情懷不難理解,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濟南的文化老底子可謂深厚。“處處有歷史,步步有文化”,這句話形容大河之畔的泉城恰如其分,作為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濟南是國家公布的首批歷史文化名城,4000年文明史、2600年建城史……濟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是很多城市無法比擬的。

      比如,大家都知道,山東人愛讀書,盛產學霸,在這方面省會濟南是有文化基因的。

      中國第一個公共圖書館就誕生于濟南。早在200多年前,清朝乾隆年間,濟南人周永年最早提出了公共圖書館理論《儒藏說》,并在五龍潭畔創建了我國第一家公共圖書館——藉書園。在當時,濟南已是十分有名的“學者之城”“讀書之城”。據不完全統計,濟南在中國歷史上擁有盛名的著名學者與文士便有:閔子騫、鄒衍、伏生、義凈、李清照、辛棄疾、張養浩、李攀龍、王士禛、蒲松齡、周永年、馬國翰等,歷史上的濟南群星燦爛,有著“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的美譽。

      濟南的文化老家底很厚重,這是一筆寶貴的財富。財富用對了地方,就能創造更大的財富,用不好就只能是一座“待挖掘的金山”。

      今年3月5日,濟南市委書記劉強調研文化產業并召開了全市文化工作座談會。有與會人士言,劉強書記在座談會上反復講了一句話:“如果濟南做不好文化,前對不起古人,后對不起來者。”

      濟南建設文化強市,這是沉甸甸的責任,也是光榮的使命,這既是對歷史的回應,更是對未來發展的考量。

      二

      放眼全國,很多發達城市早早確立了文化強市的目標。

      以深圳為例,早在2003年就在全國率先確立“文化立市”戰略,將文化產業作為四大支柱產業之一,并出臺系列政策,積極培育市場主體,2012年以來該市文化產業保持快速發展勢頭,年均增速15%以上,增加值占全市GDP穩步提高至8%以上,整體實力位居全國前列,創意設計、動漫游戲、數字文化等行業在全國的競爭優勢明顯。

      再如長沙,早早實施建設文化強市戰略。截至目前,該市規模以上文化企業上千家、上市后備文化企業達40家、A股上市文化企業達9家、“全國文化企業30強”達2家,廣電、出版、演藝、會展、煙花等行業,在全國處于引領地位。

      長沙市在國家文化出口基地綜合評價中排名第二,文化產業基地(園區)數量多、規模大,數量占湖南的50%以上。早在2020年,文化產業總產出就突破3000億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9%,成為名副其實的支柱產業。

      ……

      文化,不僅能夠轉化為經濟發展的硬實力,也能發揮凝聚人心、提振精氣神的軟實力。文化的力量日益凸顯,城市文化賽道的比拼進入白熱化。

      三

      當然,文化厚重不代表文化強市,資源豐富不一定是產業發達,打造文化強市,必須做好傳統文化資源的挖掘和轉化利用,真正讓厚重的“老家底”成為城市的“精氣神”、發展的“助推器”。

      所以,找準一條適合自己的路子很重要。

      圍繞建設文化強市,濟南提出:建設享譽中外的“世界泉水之都、文化旅游名城”。

      為何是“一都一城”?海右君談一下個人理解。

      發揮好文化的力量,關鍵是要找到適合的載體和轉化的路徑。濟南最好的資源莫過于泉水,旅游則是文化對外傳播的最好渠道。所以,濟南提出打造文化強市的目標——建設“世界泉水之都、文化旅游名城”。

      一要通過泉水讓世界認識濟南。立足自身維度看,濟南最獨特的資源稟賦是泉水。濟南因泉而生、因泉而建、因泉而發展,素有“泉城”美譽,共有1209處泉水,享有“名泉七十二”之說。元代地理學家于欽贊譽稱:“濟南山水甲齊魯,泉甲天下。”泉水,厚植濟南的根脈與傳承,為千年古城注入了靈秀和活力,是濟南聞名于世的獨特標識,也是濟南走向世界、擴大開放的靚麗名片。

      泉水是濟南軟實力的最重要資源,體現于文化、旅游、商業等各個領域。軟實力可以轉化為硬實力,塑造成為城市的核心競爭力。近年來,濟南主動出擊,發揮泉水資源優勢,創新泉水旅游產品,加強泉水旅游宣傳推廣,讓更多的“濟南聲音”“濟南故事”走出濟南,走向全國,傳遞給世界。建設文化強市,就要用好泉水這個獨一無二的資源優勢,通過泉水讓世界更好地認識濟南。

      二要通過旅游讓世人走進濟南。旅游是宣傳城市、推介城市的最好手段,也是拉動消費、推動發展的重要動力源。有研究數據顯示,旅游的宣傳效應率為1比8,即一個旅游者對當地的印象可影響8個人;旅游業對經濟的拉動作用也非常明顯,旅游業每投資1元可帶動相關行業投資5元,每收入1元可帶動相關產業收入4.3元。

      濟南旅游資源豐富,既坐擁“山泉湖河城”大美自然資源,又積淀深厚的文化底蘊,獲評“東亞文化之都”、首批全國文化和旅游消費示范城市、全國十大工業旅游目的地城市。特別是今年以來,“濟南熱度”居高不下,形成了超然樓、趵突泉、老商埠、芙蓉街、泉城廣場、洪家樓教堂、濟南國際雙年展、漢峪金谷“洛杉濟”三件套、山東省科技館新館等一批極具特色的網紅打卡地。依托旅游這一載體,來自全球各地的游客走進濟南、發現濟南之美、感受濟南魅力,讓文化有了傳播載體,發展增添了澎湃動力,城市的開放度、知名度、美譽度能夠得到有效提升。

      三要通過文化讓世界認可濟南。文化是一座城市區別于其他城市的最重要標識,也最能吸引人、打動人、感染人。濟南南依泰山、北跨黃河,歷史文化悠久、源遠流長,擁有4000年文明史、2700年建城史,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也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黃河文化、龍山文化、大舜文化、齊魯文化、泉水文化、二安文化、紅色文化等在這里交相輝映。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載體。文化能夠為旅游注入深厚的內涵和意義,與旅游相互交融、相伴相生,為“一都一城”建設注入最深厚、可持續、打動人的力量。

      在文化、資源(泉水)、載體(旅游)三個要素中,泉水是世界認識濟南的“窗口”,旅游是引領世人走進濟南的“路徑”,文化是打動世人的“法寶”。通過建設“一都一城”,讓世人認識濟南、走進濟南、認可濟南,充分發揮文化引領風尚、助力開放、賦能發展的作用。

      看得出,圍繞如何建設文化強市,濟南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四

      在“一都一城”的基礎上,濟南還明確了“十個一”的打法。具體為:

      一是形成一個共同愿景。讓建設“一都一城”成為全市人民的共同意志、共同目標、共同行動,形成全市上下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攜手加快文化強市建設的強大合力。

      二是配強一個工作專班。從文化、旅游等相關單位和部門抽調經驗豐富、業務精湛、作風扎實的同志,充實到專班中。

      三是叫響一個城市IP。以泉水文化為核心,持續打造“天下泉城 成全天下”城市品牌,讓其成為濟南最具代表性的名片。

      四是聚焦一個關鍵指標。錨定“2025年全市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5%以上”既定目標,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全市支柱性產業。

      五是策劃一批節慶品牌。持續高水平辦好“文博會”“非遺博覽會”“書博會”“荷花獎”等國字號文化活動,全面提升“濟南國際泉水節”“二安文化旅游節”等影響力。

      六是建設一批重點項目。高水平策劃開展文化產業專題招商,緊盯國內外一流財團、公司和基金尋求合作,著力引進一批具有引領性和帶動性的重大項目。

      七是舉辦一批重點活動。推行按需制單、百姓點單等服務模式,持續辦好豐富多樣的群眾性文化文旅活動。

      八是創作一批文藝精品。深入實施文藝作品質量提升工程,每年推出一批具有時代精神和泉城特色的精品力作

      九是建強一批文化園區。制定推動文化產業園區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措施,打造數字產業、文化旅游、創意設計、演藝會展等一批重點特色園區。

      十是建立一批產業基金。建立文旅產業發展基金,加大地方政府專項債、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支持力度,創新文化和旅游產業金融產品,打造全鏈條文化投融資服務體系,帶動優質資源高效集聚。

      ……

      不僅有目標,還明確了路徑和打法,看得出,濟南這次鉚足了勁建設文化強市。可以期待,濟南文化迎來了新的發展春天。(來源:觀濟南)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

    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舉報電話:12377 舉報郵箱:jubao@12377.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魯公網安備 370902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