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國 文脈綿長!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取得新成果
央視網消息:12月9日,文化和旅游部發布了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取得的最新成果。研究認為,大約從距今約5800年開始,中華大地上各個區域相繼出現較為明顯的社會分化,進入了文明起源的加速階段。
研究認為,中華文明起源的加速階段,可將從距今5800年至距今3800年劃分為古國時代。古國時代第一階段,為距今5800—5200年前后,以西遼河流域的牛河梁遺址為代表。古國時代第二階段,為距今5200—4300年前后。社會分化進一步凸顯,社會資源的調動能力加強。古國時代第三階段,為距今4300—3800年前后,形成了一個以中原為中心的歷史趨勢,奠定了中國歷史發展的基礎。
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長 國家文物局局長 李群:大約在距今3800年前后,中原地區手工業生產技術發生了質變。二里頭文化中心區域突然集中出現璋、鉞、刀等大型玉兵器以及優質閃石玉制成的柄形飾等禮器,同時延續數千年的綠松石工藝出現突變,與青銅組合出現新型禮器。
據介紹,2020年探源工程第五階段實施以來,進一步擴大了研究的時空范圍。通過多學科的研究,利用自然科學手段和人文科學手段,讓研究者發現了過去難以發現的角度。
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長 國家文物局局長 李群:多學科協同研究取得重要進展,系列年代樣品的獲取,古環境復原、遙感測繪、動植物遺存篩選等,已成為田野考古工作的新常態。實驗室分析技術與田野考古工作不斷融合,信息獲取水平大幅提升。
中華文明探源及其早期發展綜合研究是多學科合作研究中國古代歷史與文化的重大科研項目,自2002年啟動以來,目前已進入第五階段的研究工作,20多個學科的400多位學者通過對遼寧牛河梁等都邑性遺址開展大規模考古發掘和調查研究,對中華文明起源的階段性劃分方式更加細化明確。
下一步,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將繼續圍繞中華文明起源、形成、發展的基本圖景、內在機制以及各區域文明演進路徑等重大問題,統籌規劃和科學布局,組織多學科力量聯合攻關,不斷拓寬研究時空范圍和覆蓋領域,破解更多的歷史之謎。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