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面積連續11年保持全國第一!山東省農業科學院育成濟麥22累計推廣面積超3.5億畝
11月24日,山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系列新聞發布會,介紹落實黃河重大國家戰略,打造沿黃“齊魯糧倉”和綠色高效農業示范帶情況。會上,山東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劉開昌介紹,山東省農業科學院先后育成濟麥22、魯單9088、齊黃34等一批重大作物新品種,4項育種成果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45項育種成果獲省部級科技獎勵,其中,濟麥22種植面積11年連續保持全國第一,累計推廣面積超過3.5億畝。
山東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劉開昌介紹,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提供品種支撐,山東省農業科學院重點實施種質資源保護及創新利用、育種技術突破、重大新品種培育、條件平臺提升和種子企業提升等種業創新“五大行動”,打造全新的現代種業科技創新體系。2023年,抗旱節水濟麥60,在東營含鹽量3.65‰的地塊上,創畝產497.1公斤的鹽堿地小麥高產典型。大豆齊黃34畝產達353.45公斤,創全國夏大豆高產紀錄,2021至2023年,累計推廣1714.09萬畝,新增效益37.32億元。
強化科研與生產深度融合,推動種業產業化發展。探索科研單位和社會力量直接合作實施農業科技創新途徑,通過與龍頭企業開展“產學研”合作,組建小麥全產業鏈、鹽堿地生態治理與利用和黃淮海作物逆境生物學等22個虛擬研究中心,有效實現產業鏈、人才鏈、創新鏈和資金鏈的緊密銜接,推進科技成果加速轉移轉化。近5年,與魯研良種公司合作的主推小麥品種種植面積累計超5億畝,占山東省小麥種植面積的45%以上,占全國小麥種植面積的11%。2023年,主推品種濟麥22和濟麥44入選農業農村部骨干型、成長型品種推廣目錄,分別位于小麥全國推廣面積第1位和第3位,合計推廣2573萬畝。魯單510在參加審定階段被華成種業公司買斷開發權,企業提前介入大范圍試驗示范,2023年先后以畝產964.09公斤和928.97公斤分別創造山東省丘陵地和鹽堿地玉米高產新紀錄。
加強新技術創新推廣力度,推動山東省糧食生產增產增效。山東省農業科學院聚焦山東省糧食全產業鏈創新,小麥玉米生理生態與栽培創新團隊聯合齊河縣農業農村局、齊力新農業服務公司等單位,成立全國首個小麥玉米“噸半糧”技術研究中心,率先打造德州齊河小麥玉米周年“噸半糧”技術模式,加快實現糧食生產良種化、標準化、綠色化、機械化、智慧化和服務全程社會化“六化”目標。2022年實現小麥-玉米周年單產平均提高5%以上,節本增效8%以上。2023年,核心攻關田創造了小麥畝產774公斤和玉米畝產1107公斤的周年高產新紀錄。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