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化規范化智慧化!山東南水北調這樣建好工程、管好工程
11月22日,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南水北調東線山東段工程通水十周年有關情況。記者從會上了解到,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山東段工程自2013年通水運行以來,堅定不移守牢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質安全的底線,致力在工程標準化、信息化管理上下功夫、提質量,積極推動調水運管方式變革,筑牢南水北調工程高質量發展的根基。
10年累計調水超80億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4000多萬人、實施生態補水7.37億立方米、泄洪分洪5.94億立方米……一組組數據,是南水北調山東段工程“國之重器”的見證。10年來,工程成功應對冰期輸水、應急調水、強臺風、嚴重秋汛等考驗,始終安全平穩運行,水質穩定達標,供水能力穩步提升,這背后離不開對工程十年如一日的科學規范管理。
“在運行管理上,工程始終堅持標準化建設、規范化管理和智慧化運行。”南水北調山東干線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姜延國在發布會上介紹。一是全方位開展工程運行標準化應用落地,在全國南水北調系統率先實現三標一體IS0標準全覆蓋;建立健全安全風險管控與隱患排查機制,順利通過水利部安全標準化一級管理單位評價,穿黃河工程榮獲國家優質工程獎,萬年閘泵站等9個單項工程獲得中國水利工程優質(大禹)獎,整體工程在今年10月份通過水利部標準化管理工程省級初評。二是堅持“兩級調度,三級管理”的調度運行模式。省調度中心科學制定調度計劃、下達調度指令;地市調度分中心及時分解指令,優化調度所轄工程;基層管理處認真執行指令,做好現場調度和維修養護管理,有效促進管理效能提升,實現精細化管理。三是按照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要求,推動水量調度、閘(泵)站監控、安全監管、多元展示等系統在省內率先串點連線,實現從水源到用戶的全過程精準調度;積極部署工程自動化改造、南水北調數字孿生建設等工作,重塑山東段工程基礎設施,推動調水運管方式變革,開啟了數字時代的“大禹治水”。
今年是山東國家省級水網先導區建設起步之年,山東將“數字強水”作為推動水利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路徑之一。南水北調山東段工程加快推進數字孿生工程建設,目前鄧樓泵站數字孿生工程項目已基本建成并上線試運行。
山東省水利廳南水北調工程管理處處長周韶峰介紹,數字孿生鄧樓泵站經過一年多建設,已完成GPU及算力服務器、視頻監控、網絡安全、模擬仿真平臺等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建成了完善的數據底板,實現了鄧樓泵站三維數字場景搭建;研發了智能調度、設備智能運維、工程安全監測、水質監測預警4個水利專業模型,機組運行、閘門啟閉、上下游流場等29個可視化模型,入侵檢測、漂浮物識別、明煙明火等6個智能識別模型;搭建了知識管理平臺,完成419份規則入庫批處理,實現了知識檢索、知識問答、圖譜探究等功能;同時,完成《數字孿生泵站工程編碼導則》和《數字孿生泵站工程數據底板建設指南》審查;完成了全景應用、智能調度、智能運維、綜合決策、水質監測等應用系統開發及12種典型應用工況建設,實現了數字孿生模擬仿真,為工程優化調度、水質管理、設備監測等提供有力支撐。“系統部署上線后,先期開展了智能優化調度、設備狀態監測及故障自診斷和智能巡檢三個典型場景的仿真與模擬推演測試,取得良好效果。”周韶峰說。(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方壘 報道)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