畝產1350公斤!山東的這次試種將助大片鹽堿地變“聚寶盆”
11月18日,山東省農科院邀請中國農業大學和北京大學的專家教授,對該院在利津縣國豐家庭農場的肉蓯蓉種植試驗基地進行測產。據測產,在含鹽量為0.6%的鹽堿地上試種的鮮肉蓯蓉,產量達到1350公斤/畝。
肉蓯蓉是一種名貴的中藥材。目前,市場上鮮肉蓯蓉每斤價格在10元上下。不過,很少有人知道,這種名貴中藥材只有寄生在檉柳的根上才能正常生長發育,而檉柳則是黃河三角洲鹽堿地上最常見的鹽生植物之一,耐鹽堿能力特別強,能在含鹽量1%的土壤中正常生長。
“檉柳在黃河三角洲鹽堿地生態維護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它的經濟價值不大。”泰山學者、山東省農科院種質資源所研究員王興軍說,肉蓯蓉與檉柳的結合,給鹽堿地利用帶來了新機會。
從2013年開始,山東省農科院將新疆、內蒙古的肉蓯蓉引進到山東。在濰坊昌邑,山東省農科院在當地利用四翅濱藜接種的荒漠肉蓯蓉,經測產,產量為1100公斤/畝。該地塊的土壤含鹽量為0.35%。
“經過10年的努力,我們已經建立了黃河三角洲鹽堿地肉蓯蓉的栽培技術體系。”王興軍說,多年的研究結果表明,在鹽堿地上,肉蓯蓉產量超過1000公斤/畝,藥效成分含量顯著高于《中國藥典》的要求。這樣一來,鹽堿地上隨處可見的、很不起眼的檉柳有了全新的用途,產生了高的附加值,這也為黃河三角洲中度以上鹽堿地的生態高效利用找到了一條新途徑,是一項非常有意義的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肉蓯蓉已被列入國家藥食同源目錄。“這將會為肉蓯蓉產業帶來更多的發展機會和更大的發展空間。”王興軍表示,下一步,省農科院將進一步擴大示范區面積,起到以點帶面的作用,引導周圍農戶和農業企業種植,并將進一步加大產品開發的力度,延長產業鏈,提高種植附加值。(海報新聞記者 孫杰 報道)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