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陽縣第一人民醫院:女子頭疼欲裂,醫生妙手拆除顱內“不定時炸彈”
泰安日報社·中華泰山網訊 近日,59歲的徐女士買菜回家,準備開門之際,突然感覺天旋地轉,腦袋疼得跟要裂開似的,一下子栽倒在地,家人趕緊撥打了急救電話,接至寧陽縣第一人民醫院急診科。
經過檢查,徐女士的顱腦CT顯示“蛛網膜下腔出血”,急診醫生立即請神經介入組醫生前來會診。經顏進項、逯振想兩位醫生共同討論后,為徐女士做了全腦血管造影術。造影顯示,左側頸內動脈眼動脈段不規則囊性膨出,有籽瘤,確定為此次蛛網膜下腔出血的責任動脈瘤。
在征得患者家屬同意后,立即實施腦動脈瘤彈簧圈栓塞術。在麻醉科、放射介入科緊密配合下,神經介入團隊經過不到兩小時的時間,為徐女士實施了“顱內動脈瘤彈簧圈栓塞術”,術后恢復良好。
腦袋里的“不定時炸彈”
腦動脈瘤,并不是人們常說的腫瘤,而是由于腦動脈壁先天性缺陷和血管腔內壓力增高,在血流不斷沖擊的情況下,血管壁出現了氣球狀的隆起,因形似腫瘤,被稱為動脈瘤,平時無法覺察,部分患者沒有任何癥狀,只是體檢時發現的。
腦動脈瘤鼓包處管壁比其他地方都薄,一旦破裂出血,則往往對人體造成極大損害,可能產生偏癱、失去語言功能、昏迷甚至死亡的嚴重后果,常被稱之為,腦袋里的“不定時炸彈”。
介入栓塞術
腦動脈瘤手術目前有兩種治療方式:開顱夾閉術和血管介入栓塞術。目的就是阻斷進入動脈瘤的血流,從而防止動脈瘤的破裂。傳統的開顱夾閉術需打開顱骨,這種方法刀口長、創傷大、恢復慢;而介入栓塞術則是通過大腿股動脈血管穿刺進入動脈瘤內,使用材料填充動脈瘤,進而將動脈瘤與血流分開。
介入栓塞術屬于微創,避免了開顱的巨大損傷,手術時間短,術后恢復快,效果好,減少了手術風險,病人術后恢復快。
腦卒中介入組簡介
寧陽縣第一人民醫院腦卒中介入組由神經外科主任顏進項、神經內一科主任逯振想等神經內、外科骨干人員組成。應用全腦血管造影術可診斷腦血管疾病、自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病因診斷;開展了急性腦梗死血管內取栓術、顱內動脈狹窄支架成形術、頸動脈支架植入術、腦動脈瘤栓塞術、腦血管畸形栓塞術、頸動脈海綿竇瘺介入治療、基底動脈球囊擴張成形術、椎動脈狹窄血管成形術、鎖骨下動脈狹窄血管成形術等腦血管疾病的介入診療技術。根據患者病情,制定科學、規范的診療方案,使更多腦血管患者可以得到及時有效的救治。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