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燃起來!世界互聯網大會首設“全球青年領軍者計劃”,五大洲18人入選
11月8日的烏鎮,來了一群特殊的年輕人。
18人,來自14個國家和地區,覆蓋亞、歐、非、北美和南美五個大洲。他們是世界互聯網大會“全球青年領軍者計劃”第一批青年代表,向世界互聯網領域發出了代表新生力量的強音。
他們之中,有憑借對技術的熱愛和敏銳洞察力,積極投身人工智能研發工作的年輕學者;也有致力于通過技術彌補數字鴻溝,為弱勢群體帶來更多可能性的產業代表;還有在全球范圍內運用新技術提供法律援助和高質量教育的青年領袖。
正因為有了他們,我們不僅在烏鎮見證了青年力量奮發向上的活力,也感受到了青年群體深刻融入到互聯網發展的創新印記。
潮新聞 記者 姚穎康 攝
創造奇跡
頒獎臺上,31歲的石城川以自信的笑容感染在場觀眾。很多人不知道,這位接過“全球青年領軍者”證書的小伙,其實是一位聽障人士。他沒想到,在失聰20年后,自己還能在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與記者“聊”起來。
數字技術給生活帶來奇跡——讓人“看見”聲音。
交流過程中,記者發現石城川的手機屏幕上實時跳動著由記者聲音轉換而成的文字,在AI技術的賦能下,失聰的他得以通過語音識別技術“看”得懂記者口中說出的每一句話。
“這在若干年前是難以想象的。”石城川坦言,11歲那年因病失聰的他,在此后的10余年時間里,都只能生活在一個無聲世界中。得益于AI技術發展,他“看見”了聲音。
近年來,在百萬用戶的反饋和數字技術發展的助力下,石城川和團隊開發的軟件不僅增添了AI手語翻譯的功能,還能提供大數據發聲訓練指導。此外,當用戶聲音被收錄進系統后,算法會自動觸發進行大數據比對,還可以再給用戶的發音打分。“這相當于用算法來幫助聽障人士判斷發聲是否準確。”石城川介紹。
將AI技術應用聽障領域的探索實踐,石城川已經堅持做了7年。軟件也從最初幾代只具備將聲音轉換成文字的功能,“進化”成了能多場景使用、高準確率識別的智能助手。看到自己十幾年的執著終于結出了碩果,石城川在采訪中多次提及“榮幸”。
如今的他,是數字技術的受益者,也是將AI技術應用到聽障領域的積極推動者。盡管軟件在機器學習和語料庫的豐富性等多個技術環節上還有改善的空間,但談及軟件和系統開發的未來時,石城川十分樂觀。
今年9月,我國《無障礙環境建設法》正式實施,規定公共服務場所應當配備必要的無障礙設備和輔助器具,標注指引無障礙設施,為殘疾人、老年人提供無障礙服務,殘障人士的實際困難也日益受到社會關注。
石城川表示,隨著AI技術的日益發展,他和團隊伙伴們正在開發“手語數字人”等政務無障礙系統,致力于未來將人工智能技術用于賦能公共服務機構,服務弱勢群體。他也期待,將來由自己開發的產品,能讓更多像他一樣的伙伴“看見”聲音。
“全球青年領軍者計劃”證書頒發儀式。潮新聞記者 倪雁強 王建龍 攝
青年不是時代的看客
“能獲得這一榮譽,對我個人以及團隊來說,都是極大的鼓勵和鞭策。”在上臺領取了世界互聯網大會“全球青年領軍者計劃”證書后,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運行管理部主任冷峰的激動之情溢于言表,隨后又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今年已經41歲了,還能忝列‘青年’行列,說明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在互聯網領域,冷峰已經深耕16年。他所服務的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負責國家網絡基礎資源的運行管理和服務,承擔技術研發并保障安全,開展互聯網發展研究并提供咨詢,促進全球互聯網開放合作和技術交流。作為互聯網領域“國家隊”的成員,冷峰一直專注于在域名、路由等互聯網基礎資源領域的技術研究和工程建設實施。
“說起我的工作,可能不是很好理解,但確實非常重要。”常年和域名、IP和路由等互聯網基礎資源打交道,這位典型理工男身上,卻頗有點哲學家氣質,他把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比喻成回答哲學三個基本問題。
“簡單說,域名管理就是回答我是誰的問題;將域名轉換為對應的IP地址,回答的是我從哪里來;最后通過路由傳輸數據,解決的是我到哪里去。我一直在做的工作就是回答哲學基本問題,是不是很高大上!”
他告訴記者,互聯網基礎資源作為互聯網的基石和樞紐,是新一輪信息技術革命的重要根基。隨著我國互聯網在應用模式、技術水平、行業規模上的發展,網絡基礎資源在應用支持、安全保障等方面的作用愈發突出。
多年來,在國家頂級域名全球服務平臺規劃設計、工程建設和應急處置工作中,冷峰及其團隊攻堅克難、竭力提升各項技術、服務指標,連續多年來在國家域名注冊、解析服務可用性持續保持100%,成為國家網絡基礎資源的技術研發和安全保障的“堅強衛士”。
對于“青年領軍者”這個詞,冷峰也有自己的理解:“青年從來不是時代的看客,特別是互聯網這樣的新興領域,青年更要擔當起時代使命,爭做先鋒力量。”
“全球青年領軍者”證書頒發儀式。潮新聞記者 倪雁強 王建龍 攝
做真正有用的研究
來自清華大學網絡科學與網絡空間研究院的王博,是此次18位入選人中,唯一一位來自中國內地高校的青年學者。
長期從事下一代互聯網研究的她,曾榮獲中國通信學會科學技術一等獎,并入選2022年計算機網絡與通信領域全球十大女性新星學者。含金量十足的榮譽背后,是王博緊扣技術前沿的研究意識。
從研究領域看,王博主要聚焦于研究下一代互聯網面臨的應用需求最迫切、用戶體驗最明顯的重大技術挑戰之一:實時性。據王博介紹,隨著各行各業與互聯網的深度融合,互聯網實時傳輸成為建設服務質量有保障的信息化社會的基礎和關鍵。
基于對實際系統面臨技術挑戰的觀察和思考,王博找到了自己的科研方向和目標。隨著多項研究成果被阿里、騰訊、快手等互聯網企業應用部署,未來在工業互聯網、遠程醫療、虛擬現實等領域,王博的研究可能將孵化出更大的應用價值。
“我曾經迷茫過,在做論文選題和設計方案時,幾乎只考慮論文是否能發出,忽視了成果的可用性。”在參到與國際互聯網技術標準的工作后,王博終于撥云見日。她意識到,一項研究成果,從提出問題到部署應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技術只有能真正被應用時,才能發揮它的價值。在這看似漫長的征途中,青年科研人員也有機會為推動全世界互聯網的發展作貢獻。
如今的王博在工作之余,積極參與到普惠性、公益性的互聯網建設工作中,包括參與建設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未來互聯網試驗設施FITI”,和參與亞太先進網絡組織(APAN),為亞太地區的互聯網建設做出努力。在她看來,通過解決互聯網建設中的一個個具體技術問題,青年科研人員找到了自身科研價值和意義。
“未來,我會繼續懷揣為建設更好的互聯網作出技術貢獻的科研愿景,做更多真正對社會和國家發展有用的研究。”王博說。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