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婦幼保健院心理科:為兒童青少年撐起心理健康保護傘
泰安日報社·中華泰山網訊(記者 趙鑫 審核 聶艷艷)兒童青少年階段發育尚未完善,是一生中身心發展最迅速、可塑性最大的時期,也是人格塑造的關鍵時期。這一階段的孩子,因為家庭、學校、社會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容易引發多種心理健康問題,如不能得到及時的識別和干預,會對日后的學業、工作、人際交往等產生廣泛而消極的影響。
多數多動癥不會自愈 早就醫早受益
晨晨3年級時和媽媽來婦幼保健院就診,媽媽告訴泰安市婦幼保健院(市兒童醫院)心理科主任謝虹,晨晨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東張西望,愛做小動作,做作業拖拖拉拉,做題馬虎出錯,學習成績不好,做事缺乏耐心、有始無終,易受環境的干擾而分心,好動,不遵守紀律,與同學發生沖突,說謊,不服從老師的管理。雖然奶奶說只是調皮,晨晨媽媽卻覺得沒有這么簡單,尤其是就診前,已經嚴重到學校要求晨晨家長去教室內陪讀。
謝虹告訴晨晨媽媽,這都是兒童多動癥的表現,早期癥狀極易與孩子調皮混淆,很多家長沒有引起重視或認為孩子長大后會自愈,事實上,60-80%的患兒癥狀持續到青春期,約50%的患兒癥狀會持續到成年期。
據臨床數據表明,約65%的多動癥患者存在一種或多種共患病,多動癥常共患學習困難、情緒障礙、適應障礙、對立違抗障礙等疾病,不僅損害學習功能,還會存在其他多方面、涉及全生命周期的損害。因此家長發現孩子有上述癥狀,切勿掉以輕心,及時帶孩子到專業醫院檢查。
泰安市婦幼保健院心理科應用藥物治療、心理行為治療、腦電生物反饋治療、執行功能訓練、社會生活技能訓練等方法對多動癥兒童進行綜合治療,晨晨經過治療,到5年級的時候已經完全擺脫多動癥的困擾,變得陽光自信,成績優異,與老師同學之間的相處也很和諧,目前就讀于一所泰城不錯的中學。
抽動癥不同于兒童多動癥 都應早診斷早治療
晨晨的問題是多動癥,還有一種兒童常見疾病抽動癥又是如何表現的?多動癥和抽動癥有什么不同?
謝虹說,抽動癥和多動癥是兩種常見的起病于兒童時期的神經發育障礙,但是兩者的臨床表現不同,比如上文中的晨晨,智力正常,注意力和行為及情緒方面發育有缺陷。多動癥的兒童多數從嬰幼兒期即出現易興奮、夜睡不安等癥狀;年齡漸大,癥狀逐漸明顯,主要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做事不專心,好走神,動作過多,好說話,情緒不穩,自控能力差,做事拖拉,缺乏時間和任務觀念,動作不協調等行為。
而抽動癥的主要表現為:從眼肌、面部肌肉開始,出現眨眼、搖頭、擠眉,繼則聳肩、甩胳膊、踢腿、鼓肚子,或扭動肢體、軀干;發聲性抽動常不由自主地發出“哼”“啊”“咳”等異常聲音,往往被大人斥責為“裝怪相”,這些動作反復發作,無法自控,若失治誤治,病情加重,有可能出現其他心理障礙等,影響生活和學習。比如近期有個就診的小朋友,患抽動癥一直不自主眨眼,就診過晚,竟然導致了角膜的損傷,讓家長痛心不已。約有30-50%的抽動癥患兒合并有多動癥癥狀,抽動癥共患多動癥對孩子的身心危害較大,這一點尤其值得家長們警惕,都應該早診斷,早治療。
早期干預 關注影響兒童及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多重因素
今年夏天,處于青春期的小劉隱約覺得自己有心理問題,主動讓媽媽帶到醫院就診,謝虹通過與她單獨交流并做了相關測試后,確定小劉有情緒問題,又觀察到小姑娘大熱天穿長袖,感覺孩子可能已經出現自傷的行為,掀開袖子后,小劉的胳膊上果然全是密密麻麻的刀劃疤痕,直到這個時刻,小劉的媽媽才知道孩子的心理問題有多嚴重,對孩子有多疏忽,后悔不已。
謝虹表示,兒童青少年處于心理健康的快速發展期,生物、心理、社會、環境等內外多重因素都會對他們的心理健康產生影響。引起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的因素非常復雜,有其自身心理發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認知、情緒和行為等方面的問題,也有家庭、學校、社會等外部環境的因素,父母的厚望、學習的壓力、升學的競爭以及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給兒童青少年帶來不同的心理壓力。
“心理健康問題如果不能及時得到診斷治療,可能會影響終身。”謝虹說,早期干預非常關鍵,建議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孩子情緒、行為等方面的變化,比如出現睡眠障礙、注意力不集中、悶悶不樂、進食出問題等,應該引起家長的重視。若這些情況一直持續,要及時帶孩子前往醫院就診,盡早讓醫生進行評估診斷。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