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構建高能級創新平臺,培育壯大新興產業 牽住科技創新“牛鼻子”,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項目今年年初簽約,6月份開工建設,年底就可以全面投產。”近日,在濱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航空航天產業園,西安因諾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濱州無人機項目團隊負責人張馳介紹。已有項目加快建設的同時,新的無人機項目正在不斷落地濱州——在10月27日舉行的2023渤海科創發展大會上,三個無人機整機及零部件項目簽約。截至目前,濱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已引進無人機整機制造企業3家、零部件制造企業5家。
濱州并沒有無人機產業發展的基礎,為何能“無中生有”形成一條無人機產業鏈?答案是有高能級創新平臺。“無人機是典型的技術牽引型產業,濱州魏橋國科高等技術研究院組建了航空宇航中心,規劃建設了5個高等級的工程仿真驗證平臺,單是設備投入就高達5億元。這些平臺是無人機研發特別需要但是單個企業又難以自己建設的,吸引了整機、關鍵零部件企業前來,它們又進一步帶動上下游企業集聚。”魏橋國科高等技術研究院理事會副理事長丁曉東說。
新興產業知識技術密集,高度依賴科技創新,需要創新要素高度聚集、創新行為高度活躍、創新主體高度互動的協同創新網絡。而這一領域大多是初創的中小型企業,資金有限,很難自己建設創新平臺,更難形成創新網絡。針對這一難題,山東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加快構筑高能級創新平臺,高標準建設“1+30+N”創新創業共同體體系,引領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形成。
作為重點建設的高能級創新平臺,魏橋國科高等技術研究院總投資85億元,組建了航空宇航、智能技術、能源與環境等7大研究中心,并配套了60億元的科創引導基金,聚集起“政產學研金服用”創新要素,打造以企業為主體的科技創新共同體。
建設高能級創新平臺,除了先進的設備,更重要的是吸引到高水平的創新人才。而在科技人才爭奪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做到這一點并不容易。山東不斷完善科技人才引進、培育、評價、激勵、服務機制,著力吸引高水平創新人才,激發科技人才創新活力。
“按照省里人才工作要求,濱州推行共引共享引才模式,強化對引進人才政策扶持,為我們創設了一個‘人才特區’,幫助我們吸引到高水平的科技人才和優秀的創業團隊。”丁曉東說。目前,魏橋國科高等技術研究院已引進國家和省部級人才21人,全職和兼職研究人員351人,其中碩博士占比達87.7%。高水平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加快形成,魏橋國科高等技術研究院已帶動形成了無人機、先進材料、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等四條新興產業鏈,到2025年四條產業鏈將新增年產值240億元,實現利稅40億元。
放眼全省,山東牢牢牽住科技創新這個培育壯大新興產業的“牛鼻子”,大力推動新興產業集群內部協同創新,探索組建產業鏈協同創新中心,優先支持建設一批省級及以上產業創新中心、企業技術中心和工程研究中心等創新平臺,開展產業鏈核心技術攻關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領軍人才引進行動,取得顯著成效。目前,山東7個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擁有國家云計算裝備產業創新中心、國家高速列車技術創新中心等“國字號”創新平臺91個,建有省級創新平臺800多個、公共研發服務機構354個,覆蓋“共性技術攻關—中試測試驗證—成果轉化落地”的全創新鏈逐步完善。
創新驅動有力,山東新興產業加速崛起。截至2022年底,7個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總規模達1.3萬億元,近三年年均增速達9.1%,25個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總規模超過1.5萬億元。山東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培育工作連續3年獲得國務院表彰激勵,在今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對首批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評審中,煙臺先進結構材料等3個國家級集群獲評“優秀”等級。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