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水丨擦亮東御道登山線路文化品牌
□許圣元
泰山文化是泰山旅游的靈魂,只有不斷挖掘泰山景區中的文化資源,才能為泰山旅游提供持續動力。新修建開通的泰山東御道登山線路,因漢武帝由此道登山而聞名。充分挖掘漢武帝封禪的文化背景,對于擦亮東御道登山線路文化品牌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
古代帝王到泰山封禪必須政績卓著,天下統一,國泰民安。漢武帝雄才大略、文治武功,在位期間,出現了國泰民安、經濟繁榮的局面,使漢朝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之一,自然也就有資格、有條件來泰山封禪,對天地之神報告太平并致以謝意,感謝他們讓國家風調雨順、民生安樂。從公元前110年開始,漢武帝先后8次來泰山封禪,被泰山壯美景色所折服,贊嘆道:“高矣!極矣!大矣!特矣!壯矣!赫矣!駭矣!惑矣!”在泰山頂上立下無字碑,表明其無以言表的豐功偉績;在泰山上種植2000余株柏樹,并下詔“泰山周邊七里之內禁止砍伐草木”;在泰山東側建明堂,接受群臣朝賀;設立奉高縣,免除縣域內百姓的賦稅。
漢武帝開創的中華文明達到了空前的輝煌和繁盛,漢語、漢族、漢服、漢土都是從漢武帝時期名聞天下。今年6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深刻總結中華文明具有的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五大突出特性。漢武帝創造的文明具有這五大突出特性。
一是連續性。漢武帝南平兩越、北伐匈奴、經營西域、通西南夷、東定朝鮮,建立了空前遼闊的疆域,奠定了中國的疆域版圖,保證了中華文明的連續性。特別是西漢初年匈奴勢力日益強大,如果沒有漢武帝的強力打擊,中華文明極有可能被強大的匈奴打斷。歷史上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都是被外族入侵,導致亡國滅種、文明泯滅的。為了徹底擊潰匈奴主力,漢武帝集中全國的人財物力,發動了對匈奴的漠南、河西、漠北3次大戰役,擊潰了匈奴的有生力量,致使“匈奴遠遁,而漠南無王庭”,匈奴人哀嘆:“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漢宣帝時期,疆域之大被稱為“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致皆為漢土”。在北擊匈奴的歷史上,涌現出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將士,“李廣從來先將士,衛青未肯學孫吳”“但使龍城飛將在,不叫胡馬度陰山”是對李廣、衛青的贊美。“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愿見北地傅介子,老儒不用尚書郎”贊美的是刺殺樓蘭王的傅介子?;羧ゲ》饫蔷玉?,當漢武帝送給他豪宅時,他說:“匈奴未滅,何以家為。”陳湯平定匈奴名言“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彰顯保家衛國的英雄氣魄。
二是創新性。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創新性,從根本上決定了中華民族守正不守舊、尊古不復古的進取精神,決定了中華民族不懼新挑戰、勇于接受新事物的無畏品格。漢武帝是一個善于創新的帝王,他所實施的政策、創造的文明具有突出的創新性。在政治上,實行“推恩令”,加強中央集權,廢除嫡長子一人繼承王位的制度,以推廣皇帝恩澤的名義把土地再分封給諸侯的子弟,使每個封國的面積都化整為零,漸漸縮小,再也不足以與中央朝廷抗衡;在選官上,推行察舉制,即郡國每年舉薦孝廉各一人,形成制度,稱“舉孝廉”;在經濟上,改革幣制,公元前115年下令鑄造五銖錢,作為通行全國的法定貨幣。由國家壟斷鹽鐵的生產和銷售;在思想文化上,“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尊崇儒學,創立太學培養人才;在軍事上,建立侍從皇帝和警衛首都的侍從軍和禁衛軍,鼓勵民間養馬,官方高價收購軍馬。
三是統一性。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統一性,從根本上決定了中華民族各民族文化融為一體、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決定了國土不可分、國家不可亂、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斷的共同信念,決定了國家統一永遠是中國核心利益的核心,決定了一個堅強統一的國家是各族人民的命運所系。漢武帝為了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進一步削弱王國勢力;漢武帝將地方的鹽鐵經營權、鑄幣權收歸中央;中央統一鑄造發行貨幣,增加了國家財政收入,實現了經濟上的大一統。為鞏固中央集權,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就是把儒家學說作為封建統治的正統思想。漢武帝大力推行儒學教育,在長安興辦太學。太學是我國古代的最高學府。軍事上,漢武帝派衛青、霍去病進攻匈奴,取得勝利,進一步發展和鞏固了國家的統一??傊?,漢武帝在位時,西漢出現了政治、思想、文化大一統的局面,封建中央集權統治得到鞏固和加強。
四是包容性。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從根本上決定了中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取向,決定了中國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諧格局,決定了中華文化對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開放胸懷。漢武帝推行的一系列改革都具有包容性。他在把儒家學說作為封建正統思想的同時,并沒有限制其他各家的發展,只是大力提倡儒家的發展。儒法結合,即所謂的“儒表法里”,為儒學在古代中國的特殊地位鋪平了道路。當然,漢武帝時期,漢朝亦不缺少法治思想。在宣揚儒學的同時,漢武帝也采用法規和刑法來鞏固權威、顯示皇權。因此,漢武帝時期的體制應該是以儒為主、以法為輔、內法外儒的一種體制,即對廣大百姓宣揚儒道以示政府的懷柔,而對政府內部又施以嚴酷的刑法來約束大臣。
五是和平性。漢武帝在用武力征服匈奴的同時,也注重采取和平的手段使西域諸國臣服。兩次派張騫出使西域,打通了通往西域的絲綢之路,加強了同西域各國的貿易往來和文化交流。遠嫁公主劉細君和劉解憂到烏孫實施和親政策,解憂公主的侍女馮嫽出使西域諸國,改善了同西域諸國的關系,創造了較好的外部環境。
總之,漢武帝創造的文明具有中華文明的獨特性,漢武帝8次來泰山封禪,進一步推動了中華文明的傳播和發展。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