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世界一流海洋港口丨山東港口煙臺港以鏈式思維聚合力
山東港口煙臺港以鏈式思維聚合力
前三季度商品車運量國際中轉22.5萬輛,居國內沿海港口首位
1-9月份山東港口煙臺港完成商品車運量38.6萬輛,同比增長31%,其中國際中轉22.5萬輛,居中國沿海港口第一位——這是煙臺港商品車業務前三季度交出的成績單。
如今,在提供碼頭裝卸、倉儲等傳統港口服務的同時,煙臺港持續放大港口樞紐功能和產業支撐作用,深入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為特色業務聚集發展合力,在打造“依托港口的一流的供應鏈綜合服務體系”中乘勢而上。
商品車供應鏈陸海內外聯動
10月25日,在煙臺港芝罘灣港區汽車碼頭上,有2萬臺左右的汽車整齊停放在這里,整裝待發。這些汽車有的將搭船出海,前往美、非、歐的國家和地區,有的將乘上火車去往中亞,還有的將分撥到山東各地銷售。
近年來,中國汽車品牌受到大批外國消費者青睞,國產汽車熱銷海外市場。汽車出口量的大幅提升,讓港口汽車運輸業務格外繁忙,汽車滾裝船運力呈現緊張狀態,車企等船出海成為常態。
作為中國北方商品車中轉樞紐港和第三大外貿出口港,煙臺港目前開辟商品車航線14條,包括9條外貿航線和5條內貿航線。“外貿航線一是出口中國生產的汽車,二是為外國生產的汽車提供國際中轉。”煙臺港滾裝物流公司副總經理楊文杰介紹。煙臺港外貿航線連接北美、非洲、歐洲、中東等地的30余個國家和地區,實現全球主要商品車碼頭全覆蓋,月均外貿航班達到21航次。內貿滾裝班輪航線則串聯起大連、天津、上海、寧波、廣州等國內沿海主要滾裝碼頭,所運輸的車輛主要供應山東省內汽車消費需求。
在持續打造煙臺—韓國商品車國際中轉海上大通道的同時,煙臺港創新國際海鐵聯運過境物流模式,發展多式聯運,打造煙臺—中亞商品車跨境海鐵聯運物流大通道。日韓汽車漂洋過海,到達煙臺港乘火車繼續西行。“鐵路就在碼頭邊,碼頭上的車可以直接開到火車上,這是煙臺港相比國內其他汽車碼頭的最大優勢。”楊文杰說。這條陸地通道串聯日、韓、俄羅斯等國家,放大了港口供應鏈節點作用。
依托完善的航線網絡布局,煙臺港商品車聚集效應充分彰顯,業務層不斷擴大。在深化與一汽、上汽、廣汽、寶馬、重汽、斗山等汽車品牌合作的基礎上,先后開發卡特、徐工、三一、長城、長安等20余家品牌貨源,現已與50余家汽車生產商建立穩定的合作關系。
在打造陸海內外聯動的商品車產業鏈供應鏈之路上,煙臺港仍在不斷發力。“以往我們的目光聚焦在碼頭裝卸作業,現在我們更加注重與上游車企和下游船公司的溝通,了解并協調各方需求,建設全程服務體系,降低汽車出海成本。同時基于背靠東三省、輻射華東的區位條件,加快兩個區域車企的串聯,深挖內貿潛力。”楊文杰告訴記者。
中非黃金大通道“雙向奔赴”
近日,在山東港口煙臺港芝罘灣港區,兩艘觀光游艇順利完成“登”船,搭乘“中非班輪”駛向非洲幾內亞。“這是我們煙臺港首次開展出口非洲國家的游艇吊裝業務,貨類越來越豐富的中非雙向物流黃金大通道,正成為中非經貿深度合作的友誼橋梁和海上高速路。”煙臺港聯合通用營銷商務中心副經理王偉說。
2014年,煙臺港與山東魏橋創業集團、新加坡韋立國際集團、幾內亞UMS公司組建“贏聯盟”,在幾內亞的紅土地上建港采礦、鋪路架橋,合作開發鋁礬土資源豐富的幾內亞博凱港,成功開辟出一條從非洲幾內亞到中國煙臺的鋁礬土“海上絲綢之路”,為中國鋁產業供應鏈海上物流大通道再添強力引擎,目前幾內亞方面年出貨量穩定在4000萬噸以上。
“韋立航運CAPE型散貨班輪艙口寬、艙容大、易堆存,具有件雜貨裝載資質、班期穩定等優勢條件,我們就充分利用進口鋁礬土船舶回程運力組織貨源,對非出口件雜貨。”煙臺港生產業務部業務主辦李健介紹。煙臺港精準對接非洲經濟建設需求,匯集全國鋼材、設備、水泥、工程機械、集裝箱等生產生活資料,以幾內亞為分撥中心,為非洲18個國家和地區提供“門到門”的物流服務,中非件雜貨班輪出口由開通之初的10萬噸發展到200萬噸,助力“中國制造”出海。
目前,從煙臺港始發的中非件雜貨班輪業務持續增量,業務涉及非洲幾內亞、坦桑尼亞、南非、納米比亞、安哥拉、加蓬、喀麥隆、尼日利亞、加納、利比里亞、塞內加爾等十余個國家,已實現對非洲沿海國家的全覆蓋。
借勢山東港口一體化改革發展平臺,依托全球首創干散貨專業化碼頭控制技術,煙臺港持續在幾內亞鋁土礦全程物流鏈“重來重回”上精準發力,以優質服務助力“中國制造”出海,連續多年穩居中國對非貿易第一口岸。
原油儲運體系“齊心協力”
日前,一艘半載13.1萬噸原油的“卡薩”輪,在煙臺港管道公司一體化運營體系下,僅用18.5小時即完成了卸船作業,較預計完貨時間縮短了將近12小時的作業時長。
自從今年7月可以接卸30萬噸級VLCC超大型油輪的602#泊位投產,煙臺港西港區便擁有了2座30萬噸級原油碼頭、數座10萬噸級原油碼頭、配套罐區、1200公里長輸管道,與鐵路、公路、水路共同組成“卸、儲、運”原油一體化儲運體系,進一步提升港口油品供應、運輸和保障能力。
據介紹,煙臺港是全國首個油氣碼頭、罐區、管道一體化運營的港口,2022年管道復線投產后原油年輸送能力已達4000萬噸,目前正在建設第三期煙臺港西港區至龍口裕龍島原油管道項目。
“碼頭、罐區和管道一體化運營,煙臺港目前仍是全國唯一一個實現此模式的港口。當碼頭、罐區和管道公司各自獨立運營時,需要原油的石化企業要跟多家單位聯系,才能完成整個購買流程,但現在與煙臺港聯系,簡化了復雜的溝通過程。”煙臺港管道公司副總經理梁風旗介紹。而一體化運營體系的形成,對于參與原油“卸、儲、運”各環節的企業,則意味著節省了相互間協調的工作,從各自為戰到齊心協力,提供更優質高效的服務。目前煙臺港已建立自碼頭接卸至罐區中轉并經公路、鐵路、水路、管道等多渠道疏運的一體化多式聯運運營模式,為山東石化產業打通了“原油動脈”。
同時,煙臺港將先進的信息化技術應用到生產運營的各個環節,一體化運營更加精準高效。為合理調配原油管輸批次,提高原油周轉率,煙臺港利用管道智能生產排產系統推演出多式聯運下的“最優”排產方案,實現原油“卸、儲、運”無縫銜接。
在原油運輸以外,煙臺港還依托港口集團航運、貿易、金融等板塊,幫助客戶企業協調資金、船舶、原油資源,為山東石化企業提供綜合服務。同時作為全國最大的原油混調配輸基地,煙臺港通過各環節協同配合完成精準的原油混兌,豐富了一體化運營的內涵。(記者 范薇 通訊員 張磊)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