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寫:父親的綽號是“圓臉中尉”
新華社南寧11月5日電題:父親的綽號是“圓臉中尉”
新華社記者邵藝博、武思宇、梁舜
11月4日,代表團成員小克利福德·隆在參觀柳州市軍事博物園時展示自己父親當年照片。新華社記者武思宇 攝
在廣西的柳州市軍事博物園,一架按照二戰時期美軍戰斗機1:1復刻還原的模型前圍滿了人。人群中,飛虎隊員后代小克利福德·隆從口袋里拿出父親駕駛該型號戰機的照片,向大家講起父親同中國人民并肩作戰的故事。
“我的父親叫克利福德·隆,當年他有一個更響亮的名字——‘圓臉中尉’。”小克利福德·隆說,父親飛行技藝高超,在低空飛掠時,從地面上看他的臉像月亮一樣圓,所以當地老百姓親切地稱他為“圓臉中尉”。
應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邀請,飛虎隊老兵及后代一行30多人近日來華參訪。11月4日至5日,代表團一行來到廣西柳州參訪飛虎隊抗戰遺跡等。
11月4日,代表團成員在柳州舊機場及城防工事群舊址參觀。 新華社記者陸波岸 攝
1941年,一大批美國青年飛行員在陳納德將軍的率領下,組成美國志愿援華航空隊,來華抗擊日本法西斯侵略,中國人民稱這支部隊為“飛虎隊”。1942年飛虎隊陸續進駐柳州,柳州機場成了為各地飛虎隊機組提供中轉和后勤保障的主要基地。
“1944年,父親來到中國,那時他只有19歲,是飛虎隊員中年齡最小的一個。”小克利福德·隆說,父親雖然年紀小,但戰斗經驗很豐富。“在即將開始第104次飛行任務時,戰友為他拍下這張照片。”
小克利福德·隆望向照片,回憶起一段浪漫的故事:父親將母親的名字印在戰斗機機首。或許是妻子帶來的好運,克利福德·隆在一次戰斗中,被日機擊中后幸免于難。
小克利福德·隆展示的自己父親與戰機的合影
“父親熱愛中國,他同中國人民在抵抗日本侵略者的過程中結下了深厚友誼。”小克利福德·隆說,“圓臉中尉”綽號的由來就是那段守望相助情誼的一個鮮活事例。
抗日戰爭期間,中國人民與美國飛行員同氣連枝,不惜一切代價為他們提供救助,200多名遇險飛行員獲救,數千中國民眾在救援行動中獻出生命。
隨團參訪的陳納德外孫女嘉蘭惠告訴記者,她過去經常聽外公講那段歷史。她說,柳州曾遭受過日軍無數次轟炸,但每次轟炸過后中國民眾都很快將機場地面用上噸重的石滾壓平方便飛機起飛。“如果沒有中國民眾的支持,飛虎隊很難取得輝煌戰績。”
“此次有兩位飛虎隊老兵和我們一同前來,我很欽佩他們。”嘉蘭惠說,“作為后輩,我們應該成為飛虎隊精神的傳播者。”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