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中文字幕蜜臀,中文字幕无码人妻波多野结衣,亚洲va欧美va人人爽,亚洲人成在线网站

  • 山東挖掘紅色資源、講好紅色故事、激勵實干擔當

      山東挖掘紅色資源、講好紅色故事、激勵實干擔當

      傳承紅色基因 汲取奮進力量

     

      山東是一片充滿紅色記憶的土地。這里浸染著崢嶸歲月與信仰力量,也記錄著深情牽掛與殷切期望。

      “沂蒙精神與延安精神、井岡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樣,是黨和國家的寶貴精神財富,要不斷結合新的時代條件發揚光大”“紅色基因就是要傳承”“我們要不忘初心,永遠不可迷失了方向和道路”……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續寫時代榮光。山東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扛起傳承紅色基因的使命擔當,在紅色資源保護利用、紅色文化研究闡釋和宣傳教育、紅色主題文藝創作、紅色文化活化傳承等方面下功夫,讓紅色基因融入黨員干部群眾血脈、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普及,砥礪初心使命,激勵實干擔當,凝聚奮進力量。

      挖掘紅色資源,讓歷史告訴未來

      今年3月,樂陵市舉辦了一場特殊的捐贈儀式。開國上將蕭華之女蕭霞,決定把蕭華將軍及夫人王新蘭的革命文物、家居物品無償捐贈出去。樂陵市在冀魯邊區革命紀念館,為這些珍貴的文物和物品“安家”。“希望它們能發揮其歷史價值,把老一輩革命先烈的精神傳承下去,讓更多的年輕一代不忘歷史、不忘初心。”蕭霞說。

      紅色文物、革命遺址,是歷史的重要見證和載體。山東把傳承紅色基因作為重大政治任務,推進紅色資源保護利用,讓紅色歷史更加鮮明。

      從省級層面加強規劃指導——大力實施紅色基因傳承工程,印發《山東省紅色基因傳承工程實施方案(2023—2027年)》,頒布《山東省紅色文化保護傳承條例》,出臺《山東省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實施意見》,成立高規格的山東省紅色文化保護傳承工作協調機制,11個設區市相繼建立市級紅色文化保護傳承工作協調機制,紅色資源保護機制不斷完善。

      加強紅色遺址保護利用——在全省開展不可移動革命文物系統調查工作,對革命舊址進行險情排查和搶險加固,對國有館藏革命文物進行評估定級。

      烽火連天歲月里,既有軍事上的鏖戰廝殺,又有經濟上的殊死斗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膠東地區黨組織通過組織采金、虎口奪金、秘密購金三條渠道,籌集黃金13萬余兩,全部送至黨中央。

      “像這樣‘虎口奪金’的紅色歷史,應該多深入挖掘,讓更多人了解。”中共山東省委黨史研究院(山東省地方史志研究院)有關負責同志介紹,他們加強對黨史資料的征編、挖掘、搶救,編纂出版《“膠東黃金密運中央”史料選編》《血染的豐碑——四五烈士傳》《沂蒙精神志》等研究成果,為黨員干部群眾了解紅色歷史、感悟革命精神提供了生動載體。

      加強紅色資源挖掘闡發——自2017年起,我省在省社科規劃項目中設立“沂蒙精神研究”專項。山東省委黨校(山東行政學院)成立山東沂蒙精神研究會,山東社科院成立山東紅色文化研究院。全省各級社科研究機構聚焦紅色文化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推出系列研究成果,常態化開展紅色文化學術交流活動,壯大紅色文化研究隊伍,打造紅色文化專業智庫,不斷筑牢紅色文化思想陣地。

      講好紅色故事,讓紅色資源活起來

      現實版《潛伏》,情報工作者傅建行如同一把“尖刀”插入敵人內部,屢建奇功;借助DNA技術,濟南市去年為首批49位烈士找到親人……一段段“你許國、我守家”的紅色故事,通過紅色講解員的講述,走進人們心里。不久前,山東省第五屆紅色故事講解大賽結束網絡投票,1200多萬人次參與。自2019年開展以來,共有6000多名選手、3500多個紅色故事參賽,把黨的光輝歷史、紅色故事送入“百姓家”。

      山東創新開展紅色文化主題月、烈士公祭等線下活動,與山東英烈網、“黨史直播間”“主題教育線上微展覽”等線上平臺欄目相呼應,將黨史故事、革命故事、英雄故事生動講述出來,推動紅色文化“看得見、傳得開、記得住”。

      一處處紅色場館,是干部群眾常學常新的紅色課堂。

      “循一大之光,上海、北京、武漢、長沙、濟南、廣州、嘉興七個城市在中國地圖上相連,形如一葉舟舸,穿越激流,匯成璀璨星火。”今年10月,中共山東早期歷史紀念館參與發起成立“中共早期歷史紅色場館聯盟”。館長李濤介紹,將推動紅色資源實現共享,更好發揮紅色場館以史育人的作用。

      目前,全省共有25處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213處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80處黨史教育基地,以及一大批黨性教育現場教學基地、廉政教育基地等,我省充分發揮紅色陣地作用,打造干部群眾身邊的紅色課堂。

      紅色文藝精品熠熠生輝——民族歌劇《沂蒙山》榮獲“文華大獎”;京劇《燕翼堂》榮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雜技劇《鐵道英雄》、呂劇《大河開凌》、舞劇《乳娘》……一大批優秀革命歷史題材的藝術作品立上舞臺。

      紅色旅游精品路線人氣高漲——整合全省紅色旅游景區、革命類博物館、紀念館、陳列館、革命遺址、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等資源,打造百條紅色旅游線路、12條“山東紅色研學主題精品游線”等,讓人們在旅游中感悟,在感動中銘記。

      紅色沉浸式演出豐富體驗——臨沂市推出《沂蒙四季》紅嫂故事沉浸式體驗小院,再現革命年代生活場景;淄博市沂源縣編排小戲《那時花開》、歌曲《情灑沂蒙這片天》等紅色題材文藝節目,廣受歡迎。

      傳承紅色基因,激勵擔當作為

      黨的事業血脈永續、薪火相傳,關鍵在青少年。

      讓“橄欖綠”牽手“紅領巾”。9月全民國防教育月期間,全省各地舉辦豐富多彩的活動,在廣大青少年心中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很觸動,跟我想象中的軍人一樣,以后我也要當兵!”在學校國防教育主題隊課上,嘉祥縣少先隊員張冉聽完退役老兵的軍旅故事,感動地說。

      深耕思政課陣地,山東把沂蒙精神等主題列入全省中小學和高校教學,分學段編寫《沂蒙精神》讀本。全省教育系統實施“進紅色場所、聽紅色故事、擔復興大任、做時代新人”教育實踐活動。全省關工委積極發揮老干部、老戰士、老專家、老教師、老模范“五老”優勢,開展宣講活動,在青少年中播撒愛國主義的“種子”。

      有什么樣的精神,就會有什么樣的力量。

      寒風中的劉公島,驚濤拍岸,洪波涌起。一棟棟百年老建筑經過修繕保護對外開放,成為游客愛去的“打卡地”——總體國家安全觀教育展館。人們來到這里,感受甲午國殤錐心之痛,對“國家安全”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巍巍沂蒙、紅色膠東、丹心渤海、英雄魯西……山東充分發揮紅色資源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富集優勢,實施理想信念宗旨教育工程,建設用好沂蒙、濟寧政德教育、煙臺和威海等干部學院,形成“主題鮮明、特色突出、布局合理、優勢互補”的黨性教育新格局,累計舉辦各類班次2.2萬余個、培訓學員100萬余人次。

      紅色宣講“火”遍齊魯。各級各部門組織優秀宣講員,進學校、進軍營、進社區、進機關、進企業、進農村。充分利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縣級融媒體中心、“學習強國”山東學習平臺等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宣講、文化惠民、志愿服務等活動,架起黨的創新理論與人民群眾的“連心橋”,引導廣大黨員干部群眾深刻感悟初心使命和信仰的力量,切實當好紅色基因的傳承者、宣傳者、踐行者。

      紅色文化為鄉村振興添彩。天氣轉涼,但沂南縣馬牧池鄉常山莊村一到周末仍十分熱鬧。一批批游客走進古樸的村落,觀賞紅色小戲小劇。常山莊村黨支部書記李光介紹,截至目前,已演出3000多場,觀眾10萬余人次,村民放下鋤頭演戲,不離土不離鄉,還有了穩定收入。

      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一個支部就是一個堡壘。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疫情防控、搶險救災等大戰大考,廣大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勇于擔當、沖鋒在前。

      行程萬里,不忘來路;飲水思源,不忘初心。新時代新征程上,山東將以紅色基因賡續血脈,從紅色文化中汲取力量,凝聚起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的強大力量。(記者 趙琳)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

    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舉報電話:12377 舉報郵箱:jubao@12377.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魯公網安備 370902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