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一帶一路”項目正變得更加綠色
參考消息網11月4日報道德國“中國平臺”網站11月3日刊登題為《“新絲綢之路”應該更加綠色》的文章,作者是克里斯蒂安娜·屈爾。文章摘編如下:
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是一項大規模基礎設施計劃,其重點正在逐漸轉移——從巨型建設項目轉向與“一帶一路”伙伴國的聯合投資項目。此外,“一帶一路”倡議還將變得更加綠色環保。
在最近舉行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中方將“促進綠色發展”列為支持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八項行動之一。
共建國家也對這方面提出越來越多的要求。一方面,這關系到使項目更加清潔;另一方面,這涉及促進希望從中國氣候技術中受益的伙伴國家的能源轉型。
早在2019年,中國生態環境部就與多個國際合作伙伴——企業、協會、智庫和非政府組織——成立了“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致力于“一帶一路”倡議框架內的環境保護和低碳發展。自那時起,該聯盟已發布《“一帶一路”項目綠色發展指南》三期成果,其中包含一個“交通燈系統”:“紅燈”代表對環境或氣候有重大影響的項目,“黃燈”代表中性影響的項目,“綠燈”則代表積極貢獻。
2021年10月發布的《“一帶一路”項目綠色發展指南》二期成果建議,鼓勵金融機構和企業不再增加新的“紅燈”項目,并逐步減少已有“紅燈”項目。
2022年3月,中國發布了《關于推進共建“一帶一路”綠色發展的意見》。該文件申明全面停止新建境外煤電項目,并表示中方將“推動各方全面履行……《巴黎協定》”。
擺脫化石燃料的趨勢已經顯現。澳大利亞格里菲斯亞洲研究所所長、綠色金融專家王珂禮今年7月在為上海復旦大學綠色金融與發展中心撰寫的一份報告中寫道:“過去6個月中,‘一帶一路’倡議做出了自2013年提出以來最具環保意識的決定。”報告稱,2023年1月至6月期間,中國在能源項目上的支出為123億美元。其中近56%用于可再生能源——41%用于太陽能和風能發電廠,14%用于水力發電廠。
總體而言,具體的“一帶一路”綠色項目才剛剛開始。在本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期間簽署的大量合作文件中包括對可再生能源項目的支持。一些項目已經開始實施,很多項目都屬于“小而美”項目。(編譯/聶立濤)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