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報頭條丨我市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強勢開局奏響綠色發展時代強音
泰安日報社·中華泰山網訊(記者 秦浩 審核 陳茂榮)綠色低碳是新時代發展的重要主題。去年8月,國務院印發《關于支持山東深化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意見》,賦予山東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重大使命。
因勢而謀,應勢而動。泰安深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謀劃推進,實現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強勢開局。“一年多來,市發改委作為牽頭落實單位,將先行區建設作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泰安實踐的創新舉措,在產業升級、科技創新、能源轉型、綠色發展等方面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貢獻出‘泰安樣板’。”泰安市發展改革委黨組書記、主任徐兆兵說。
產業能級持續提升 現代產業體系加快構建
沒有高質量的產業,就沒有高質量的發展。近年來,泰安聚力實施新型工業化強市戰略,作出推動現代服務業高質量發展決策部署,推動現代服務業與新型工業化“雙賦能”。今年,截至目前,謀劃實施了總投資1330.9億元的283個省市重點項目,全市“四新”經濟、“十強”產業增加值上半年增長11.7%、9.6%,增速分別居全省第4位、第5位,傳統產業轉型與新興產業培強呈現提速升級發展態勢。在傳統產業轉型方面,開展“千項技改擴規、千企轉型升級”專項行動,今年上半年,全市五大傳統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9%,其中文化旅游產業、現代金融服務業同比分別增長11.9%、9.0%。在新興產業培強方面,深入落實《泰安市“十四五”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集中培育壯大5個省級“雁陣形”新興產業集群、13家領軍企業;2022年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20.8%,增速居全省第2位;今年上半年,五大新興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3%,其中高端裝備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同比分別增長35%、8.5%。在現代服務業方面,大力發展區域總部經濟、平臺經濟,打造檢驗檢測、金融交易、數據應用、人才增值、商貿物流等平臺;前三季度,全市服務業實現增加值1289.1億元,同比增長5.1%;今年1—8月份,全市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達到332家,比去年同期增加45家。
堅持科技自立自強 創新支撐體系加快完善
走進泰山玻纖生產車間,機械臂不斷移動,平板屏幕數字閃爍,“數字化”成為這里最顯著的特征。作為全球前三的玻璃纖維制造企業,泰山玻纖建成了玻纖行業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國家認可實驗室(CNAS)、DNV-GL認證實驗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高能級創新平臺。以泰山玻纖為代表,泰安將創新擺在發展全局核心位置,著力增強源頭供給能力、加快開展重大關鍵共性技術和前沿技術研發,持續增強經濟社會發展創新力。今年上半年,全市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65.44%,高于全省平均14.02個百分點。
記者了解到,今年全市新認定省、市級“一企一技術”平臺18家、54家;培育省科技領軍企業7家、科技小巨人企業38家;今年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1055家,125個項目入選省技術創新項目計劃,新認定40家市級技術創新示范企業。除此之外,泰安市推出人才政策“加強版”,兌現人才獎補資金3742萬元,發放高層次人才證書111人、“泰山人才金卡”13人、“山東惠才卡”8人,為高層次人才提供綠色服務通道,并通過校城融合吸引聚集大量青年人才來泰、留泰、回泰。
能源結構加速轉型 新型能源體系加快形成
我市堅持新型能源體系與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協同互促,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布局建設抽水蓄能、鹽穴儲能、電化學儲能為主的新型多元儲能體系,著力打造千萬千瓦級“儲能之都”。據了解,截至今年9月底,全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達到470.5萬千瓦,同比增長15.5%,占電力裝機的比重達到55.1%;新能源累計發電52.3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5.4%。目前,我市已建成裝機100萬千瓦的泰山抽水蓄能電站一期,2022年發電12億千瓦時,總投資102億元的180萬千瓦泰安抽水蓄能二期正在加快建設;建成中儲國能1萬千瓦壓縮空氣儲能示范電站,在建和年內開工的壓縮空氣儲能項目3個,預計到2025年,全市鹽穴儲能規模將達到150萬千瓦;重點發展以航天鋰電、圣陽鋰電為代表的鋰離子電池,以蔚藍碳中和產業園為代表的鈉離子電池,以超威電池為代表的鉛炭電池,年內將開工建設協和鈉鋰組合儲能示范電站項目。
堅持生態優先戰略 綠色發展底色更加鮮明
全市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我市為實現“碳達峰”,印發《泰安市碳達峰工作方案》,實施碳達峰“十大工程”,構建市級層面“1+N”政策體系,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一方面,我市加強生態系統保護修復,成功打造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第一個無漁業養殖湖區,東平湖水質穩定保持在Ш類水標準以上,局部達到Ⅱ類水標準以上;總投資166.4億元的泰山區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績效目標全部完成,為全省乃至全國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提供了“泰山經驗”;投資4250萬元實施濕地生態修復工程,大汶河流域濕地保護率從34.8%提升到58%。
另一方面,我市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實施新一輪“四減四增”三年行動,嚴格落實能耗、煤耗減量替代,重點領域綠色低碳發展穩步推進。今年1至8月份,全市以4.9%的用電增長支撐了11.3%的工業增長;1至9月份,城鎮新增綠色建筑625萬平方米,占城鎮新建民用建筑的100%;新開工裝配式建筑184萬平方米,占新建民用建筑比例達到47.0%。1至8月份,全市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額同比增長96.5%。全域垃圾分類深入推進,全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中心城區生活垃圾設施覆蓋率達到100%,回收利用率達36.7%。
“建設先行區,必須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徐兆兵表示,下一步,市發改委將繼續勇擔使命、勇闖新路,全力發揮好牽頭推進作用,以先行區建設為總抓手,不斷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取得新進展,書寫中國式現代化泰安實踐新篇章。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