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難點亮點看突破之道|服裝設計用上AI技術
突破傳統生產經營模式,迪尚集團聚力建設垂直生態鏈平臺
10月27日,記者見到迪尚集團3D設計開發部負責人陳首成時,他正與設計師們一起利用AI技術結合3D建模,對歐美客戶2024年春夏款衣服設計訂單,進行款式設計和虛擬樣衣制作。
“我們通過云設計中心,和客戶進行遠程互動溝通,無需線下看樣、選樣和制版,在線上就完成了數字化的3D服裝設計、數字化縫制和數字化樣品制作,并根據客戶意見隨時修改版型、色彩、配飾、面料材質等,免去了以前多次打樣寄往國外反復給客戶確認的繁瑣過程,研發周期縮短了近三分之二。”陳首成說。云設計中心,是迪尚集團打造的國內首個紡織服裝垂直生態鏈平臺(以下簡稱“平臺”)的重要一環。
“對迪尚而言,創新不是選擇題,而是必答題。”迪尚集團董事長朱立華告訴記者,成立于1993年的迪尚集團,與國內絕大多數服裝外貿企業一樣,起初均是靠拿訂單、代加工為生,“那時就是最原始的‘三來一補’,連包裝袋、縫紉線、扣子都是人家提供的,利潤非常薄,掙的一分一厘都是‘汗水錢’。”
要突破傳統生產經營模式,數字化設計制造是必由之路。經過多年持續發力數字化、信息化建設,紡織服裝垂直生態鏈平臺應運而生,讓迪尚集團迸發新動力。
對于供應鏈上下游環節眾多且零散的服裝行業而言,數字化不只是運用新技術這么簡單。如何打破行業內部的“信息孤島”,打通從服裝創意設計、面輔料資源協同到成衣研發的各個節點,是擺在迪尚集團平臺建設面前的棘手難題。為此,迪尚集團的平臺設計更新和生產環節智能化改造一直保持“進行時”。
“在平臺打造中,我們設計了云設計中心、面輔料平臺、柔性制造基地和智能消費應用平臺,截至目前,來自全世界的500多個服裝品牌、3000多名設計師、4000多家供應商、11個生產基地已接入平臺,去年為1000多家單位提供定制服務。”迪尚集團副總經理劉永剛介紹,平臺實現產業鏈各核心環節的數字化,促進了資源、效率和效益倍增。
在平臺上,鏈上企業實現了“數字共生”。“舉個簡單的例子,采購1米布料與采購1萬米布料的成本不同,平臺通過大數據分析整合需求,大大方便企業在采購和營銷時精準決策,讓產品更有競爭力。”迪尚集團供應鏈管理部負責人吳利平說。
新產品研發周期大幅縮短,自主研發設計制造業務占出口額95%,產品可追溯率達98%……數字化轉型讓迪尚集團加快向價值鏈“微笑曲線”兩端延伸。而面對日趨復雜的國際市場環境,這家出口業務曾占95%的服裝外貿企業,經過近年來不斷探索,最終在職業工裝領域闖出一片天地。
朱立華表示,下一步,迪尚集團將在持續做強加工制造能力的同時,著力推動主營業務向設計、品牌等價值鏈中高端延伸,計劃在未來3到5年,企業完成數字化轉型,推動紡織服裝從“制造”向“智造”跨越。
(大眾日報記者 鄭莉 通訊員 屈飛 豐淑秀 報道)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