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恢復性”應為海洋生態建設的主題 #蔚藍計劃·“海”好有你
在威海市的海洋生態文明建設中,“恢復性”是一個主題詞,而做到這一點,首先是理念上的重視。
近年來,威海市檢察機關積極構建“陸岸與海洋統籌辦案與修復并重”工作機制,對破壞生態的違法者實行刑事公訴和民事公益訴訟雙重打擊,通過追繳修復賠償金等,真正讓違法者變成修復者。
除此之外,為了讓海洋生態資源修復費用取得實效,他們結合海洋漁業主管部門意見,合理選擇魚苗品種和規格,并在增殖放流中全流程跟進監督。2020年以來,共開展增殖放流育苗4550余萬尾。
“恢復性”主題要有生命力,更要體現在生態項目建設上。比如,近幾年,威海市藍色經濟研究院在幾個試驗地不斷拓展鹽生植物種質資源品種育種實驗,選育了堿蓬、檉柳等20多種耐鹽堿、高效固碳植物,修復了500多畝高鹽度的濱海濕地。
去年年底,威海成為2016年以來,全國唯一一個累計5期獲批中央財政支持海洋生態保護修復項目的城市,重視“恢復性”并以此為主題,無疑是這份成績中濃重的一筆。
生態項目建設、生態公益訴訟等都是手段,目的就是實現生態的改善。因此只有堅持“恢復性”作為主題,才能讓海洋生態文明的建設有的放矢,取得我們所期望的成果,讓蔚藍永藍!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