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洋塑料污染治理新模式獲聯合國“地球衛士獎”
↑點擊查看視頻
這是廢棄塑料瓶經過破碎減量后得到的塑料片(10月30日攝)。新華社記者 林光耀 攝
新華社內羅畢10月30日電(記者閆然 黎華玲)聯合國環境規劃署30日宣布,將聯合國環保領域最高榮譽“地球衛士獎”獎項授予中國海洋塑料廢棄物治理新模式“藍色循環”,以表彰這一模式對近岸海域塑料污染治理作出的杰出貢獻。
這是掃描廢棄海洋塑料制成品上“可視化海塑碼”后顯示的減排信息(10月30日攝)。新華社記者 林光耀 攝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在當天發布的一份聲明中說,“藍色循環”模式運用區塊鏈和物聯網等技術,實現海洋塑料污染收集、再生、再制造、再銷售等全環節可視化追溯,迄今已收集超過1萬噸海洋廢棄物,是中國最大的海洋塑料廢棄物回收項目,獲頒“地球衛士獎”中的“商界卓識獎”。
10月17日,工作人員在浙江臺州的海邊收集廢舊漁網。新華社記者 林光耀 攝
“為了我們的健康和地球生態,我們必須終結塑料污染。這需要徹底轉型,減少塑料產量,淘汰一次性塑料,并轉向重復利用系統和替代品,以避免塑料污染對環境和社會造成的負面影響。”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英厄·安諾生在聲明中說,今年的獲獎者“展現了創新性治理方案切實有效,啟發我們重新審視人類和塑料的關系”。
這是10月26日在位于浙江湖州安吉的威立雅華菲高分子科技(浙江)有限公司拍攝的用于熔融造粒的塑料廢棄物原料。新華社記者 林光耀 攝
“藍色循環” 模式于2020年開始在中國浙江探索,由沿海民眾、漁民、船舶及多家企業共同參與。通過吸納沿海民眾加入海洋塑料廢棄物收集,聯合塑料應用企業,并設立“藍色聯盟共富基金”進行價值二次分配,惠及一線收集群體,達到生態與富民的“雙贏”。
“地球衛士獎” 是聯合國環保領域最高榮譽,每年頒發一次,旨在表彰對環保產生變革性影響的個人、團體和組織。2023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共收到2500個“地球衛士獎”提名,5個提名憑借應對塑料污染的創新解決方案和變革行動獲獎。
10月17日,工作人員在浙江臺州的海邊收集廢棄塑料瓶。新華社記者 林光耀 攝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