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支撐 綠色智能——世界互聯網大會刷新烏鎮科技韻味
2023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即將啟幕,會場內外廣泛應用大數據、5G、人工智能等技術,為辦好更加精彩、更加綠色的大會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也彰顯出“互聯網小鎮”的新韻味。日前,記者提前走訪,了解相關情況。
數字運營,大會用電更有保障
數字化,是世界互聯網大會落地烏鎮第十年的辦會特色之一。用數字化賦能大會保障,提高大會服務水平,已成為大會籌辦工作的“標配”。在烏鎮峰會電力場景運營服務中心(保電指揮中心),今年新投用的數字電網平臺科技感十足,大到互聯網國際會展中心、互聯網之光博覽中心兩大場館,小到一座座配電房、一條條電纜,運行情況都能夠一覽無余。數字電網平臺如同一個“智慧能源大腦”,對電力保障涉及的各類數據進行匯總、整合、分析,實時可視化呈現大會進程、電力運行、車輛物資、人員分布等多種信息,實現智能調度、高效指揮,確保大會順利舉辦。
保電指揮平臺的大屏上,18個變配電站所和各個場館孿生成虛擬鏡像,指揮調度輕輕點擊即可直達“現場”,如同身臨其境;第一人稱視角下數百公里電力線路的現場畫面清晰可見……數字化,讓以前需要現場值守巡視的保電人變為屏幕前的“電力運行分析師”,既解放了人力,也提高了工作效率。烏鎮峰會前夕,烏鎮全域電力線路將實現無人機AI巡視,這些無人機就像電力保障工作人員的‘千里眼、順風耳’,沿著模擬路徑和預定姿態自主飛行時,把“看”到的、“聽”到的信息實時回傳回來,交由“分析師”們遠程診斷研判。另外,在烏鎮重要供電電纜路徑的地下,還安裝有322個傳感器,作為電纜安全運行的“守護神”,這些傳感器可以檢測地面震動等多種數據并回傳到保電指揮平臺,“智慧能源大腦”根據數據自動研判周邊是否發生可能破壞電纜的施工,并及時發出預警信息。
數字技術的加持下,烏鎮電網的運營越來越有科技范,烏鎮智慧電網小鎮也在乘勢加快建成。
智能應用,城市生活更加便捷
國網桐鄉市供電公司通過車聯網平臺的大數據預測分析發現,今年烏鎮峰會期間,來到烏鎮的新能源汽車將顯著增多,各個充電站會出現明顯的等位情況。因此,國網桐鄉市供電公司調度了智能移動充電機器人提前來到烏鎮上崗,提升充電服務效率。新能源汽車充電通常都是將車開到固定的充電樁,而移動充電機器人的上崗,讓充電從“車找樁”變為了“樁找車”。當有新能源車需要充電時,無論汽車在停車場的哪個車位,工作人員都能控制移動充電機器人主動“走”過去,為車主提供十足的便利。移動充電機器人就像是儲充一體化的超級充電寶,它利用晚上谷電時間為自己充電,滿電狀態下能夠為4到5輛新能源汽車充電。
烏鎮浮瀾橋村正在打造未來社區,光伏、儲能和充電樁在這里有機結合,將太陽光照轉化為新能源汽車充進的每一度綠色電,同時還將落地V2G充電樁、微型風力發電機等,社區綠色低碳生活新圖景已經在這里逐漸照進現實。目前,烏鎮公共充電樁網絡和密集的民宿私人共享樁共同構建了“5分鐘”充電便捷生活圈,新能源汽車在鎮域任何一處,都能在5分鐘內找到樁、充上電。“綠色辦會”的理念深度滲透進烏鎮的生產生活,讓烏鎮慢生活綠意盎然。
技術賦能,積極踐行綠色理念
“綠色辦會”一直貫穿在十年的辦會理念之中。“我們將結合烏鎮峰會綠電交易,實現烏鎮西柵景區、互聯網之光博覽中心100%綠電供應,并創新組建“紅船精算師”節能降碳服務團隊,提出“政企居電”聯動的烏鎮用戶側節能降碳方案。”國網桐鄉市供電公司“紅船精算師”李穎介紹說,通過將烏鎮西柵景區和互聯網之光博覽中心劃分成“會、展、景、居”4類電碳管理空間,監測用電量并測算碳排放量,動態更新綠電余度。
在互聯網之光博覽中心的隔壁,新落成的世界互聯網科技館頂部整齊排列著一排排的光伏板,這里發出的電能夠滿足整個科技館每天的基礎照明。根據在會展期間、夜間休展期間的不同需求,“紅船精算師”們還為世界互聯網科技館、博覽中心等場館量身定制了兩種最優用電模式,最大限度減少各時段非必要的電能消耗,實現精準節能降碳。
大會期間,烏鎮西柵景區和相關場館綠電供應量預計超過50萬千瓦時,相當于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近400噸,真正實現世界互聯網大會歷史上首次“綠電辦會”和嘉興歷史上第一個重大活動全綠電供應。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