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患殘疾卻堅守扶貧助殘一線 他把愛送進殘疾人心中
泰安日報社·最泰安訊(記者 邢季萌 實習生 劉安琪 審核 王天姿)“老李做的好事實在太多了,生活中處處都有他的幫助,我都不知道該從哪兒講起。”在泰安市泰山區上高街道范家灌莊村一戶廠房角落的平房里,73歲的村民張漢進跟記者講述老李的故事時情緒激動。
張漢進是村里的低保戶,也是一名殘疾人,他口中的老李正是此次采訪的主人公——李明忠。李明忠自1997年進入范家灌莊村委工作以來,擔任會計工作至今,如今已61歲。和其他同事一樣,李明忠兢兢業業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不同的是,李明忠也是一名殘疾人。
“我的工作是傳遞黨和政府的關懷”
李明忠自小患有脊髓灰質炎,導致腿腳行動不便,因為身體殘疾,他不得不放棄讀大學的機會,鄰里和家人認為,李明忠雖然腿腳不便,但是頭腦清晰,適合從事腦力工作,李明忠聽從了他們的建議,選擇從事了會計工作。
本以為從事會計工作不用四處奔波,可看到村里困難戶的情況后,李明忠心里便多了一個解不開的結。有幾戶老人癱瘓在床,李明忠見狀,主動肩負起替老人跑腿的活兒。“我的腿沒啥事,就是走路慢了點,他們比我更需要照顧,我得負責。”一句負責,李明忠說到做到,每個月他都親自跑銀行,辦業務,為村里的困難戶申請補貼,還把補貼親自送到他們手中。一來二去之間,李明忠取得了困難戶的信任,他們都自愿把存折交給李明忠,讓李明忠替自己跑腿。
李明忠認為,扶貧是他工作中最重要的內容。“目前,村里有7戶困難戶,每一戶的家庭都很特殊,我的工作不過是把黨和政府的關懷傳遞到位罷了。”李明忠說,他自己的工作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簡單得不能再簡單,就是替困難群眾跑跑腿,但這樣的工作,他一做就是26年。26年間,他始終都在群眾中間,了解每一個困難家庭的實際所需。
“能幫上他的忙,我得多幸運”
張漢進是李明忠的重點幫扶對象,他股骨頭壞死,左手大臂骨頭粉碎,同為殘疾人,李明忠深知他的不易。說起李明忠對他幫助,張漢進聲音洪亮了不少:“不能說隔三岔五來一趟吧,每個月至少是來一兩趟,每次來,他都不空著手,給我送錢,還提著菜。我每次說留他來吃頓飯喝個酒,他都說有事,送完錢就走。偶爾他來找我喝酒,從來沒問我要過酒錢。前段時間我的收音機壞了,老李看見了給我拿去修,到了市場一問,人家說你這收音機太老了修不了,換個新的得了,他就給我送來了一臺新收音機……”
聽著張漢進一句句提著自己,李明忠一句話沒說,眼眶紅了。買菜喝酒這種事對于李明忠而言已是常態,除了每個月給張漢進送補貼,從端水到維修收音機,李明忠沒有一絲猶豫。
前往張漢進家里的路上,李明忠的一句話讓記者思索良多:“他太不容易了,能幫上他的忙,我得多幸運。”李明忠覺得,雖然自己腿腳不便,但是不至于求助于人,能為困難群眾出一分力,他很滿足。
“他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作為一名服務于基層的殘疾人工作者,了解殘疾人情況,關心殘疾人疾苦,踏踏實實為殘疾人解決實際困難,是李明忠工作的動力。為家庭困難和身患重病的家庭主動申請低保,為肢體重殘的人申請輪椅、為聽力殘疾的人申請助聽器……李明忠一次次地將黨和政府的關心化成群眾所需。看到滴滴淚水,聽到聲聲感謝,李明忠覺得自己的奔波和忙碌都無比值得。
因為淋過雨,所以懂得為別人撐傘。1988年,李明忠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從那一刻起,他便始終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初心和使命。李明忠堅守崗位,甘于奉獻,源于植根心中的紅色信念,源于身邊人對他的幫助和關懷,“作為一名殘疾人,黨和政府給予我很多照顧和關懷,身邊的領導和同事讓我感受到,原來殘疾人也是普通人,也可以在平凡的崗位上發光發熱。”
在同事眼中,李明忠是一個不善言辭的人,但面對群眾的矛盾,他總能三言兩語就巧妙化解,愛崗敬業、善良和氣是同事們對他的評價。
“李老師對待工作認認真真,兢兢業業,對待村民和藹可親,有應必答,用實際行動感染著身邊的人,他是我們學習的榜樣。”范家莊村村委委員范維青說。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